海口市拟停止执行楼市“限购令”,这在已经出台限购政策的城市中是第一个。让海口不得不废弃“限购令”的原因是,房地产相关收入的快速下滑。4月20日,海口市长在海口市政府第75次常务会议上说,要“充分利用国务院给予海南的优惠政策,按照限价不限购的原则,积极出台相关实施细则”。据记者了解,2010年,房地产业在海口财政收入中占比超过四分之一,增收额占比接近二分之一。3月份,海口商品住房销售套数仅为302套,同比下降90%。(《扬子晚报》4月26日)
“限购令”被认为是最有力的房价调控手段,如果这一手段在刚刚显示效果时,就匆忙退出,公众显然要担心调控的方向是否会转变,所谓的严格调控是否又会变成“空调”。此前的调控就给了人们太多这样的教训。所以,虽然此次传闻还没有得到证实,此次传闻的所在地只是海口这样一个特殊城市,但是拟叫停楼市限购令的消息,还是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人们担心这是否是一个地方政府放宽调控的信号,其他地方政府是否会就此跟进。
人们关注叫停楼市限购令传闻的第一个原因,可以概括为担心。这种担心其实在楼市调控的过程中一直存在着。在此次调控进行时,就有专家提醒,调控的效果不仅取决于具体的政策,还取决于地方政府执行的力度。有时,调控的效果之所以不佳,根本原因并不在于政策不给力,而在于执行者缺少彻底执行的勇气。因为,调控的对象不仅是房价,是开发商,那些依赖土地财政的地方政府也是调控的对象,他们执行政策的程度将直接决定着政策的效果,也直接影响到切身利益。
除了担心之外,就是期待。传闻被关注,一方面是因为人们有疑问、有担心,所以会关注,以对传闻进行验证;另一方面是因为人们在通过这种关注传递一种期待与诉求,希望通过这种集体性的关注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此时,传闻不过是一种承放意见的载体,人们传播传闻并不仅仅是为了获得真相,还是为了反映自身的利益诉求:地方政府应该在楼市调控中拿出壮士断腕的勇气,不能因为一时的财政之需,就忽视了公众的根本利益,对土地财政又网开一面,对高价楼盘又偏袒一番。
这就意味着在回应传闻时,有关部门不仅要对海口是否要叫停楼市限购令给出一个确切的回答,而且还要重申调控楼市的政策与决心,以让处于焦虑中的人们,对楼市未来的发展形成一个稳定的预期,避免出现那种失去信心、助推楼市反弹的非理性行为。否则,传闻还会继续,人们的担心无法消除。
当然,要想让人们对楼市调控有更大的信心,还应该让公众看到自己的力量可以介入到楼市政策的制订与执行中。在尚未确定的传闻面前,公众便变得坐立不安,根本的原因还在于自身的诉求没有融入到制度的通道中,因此他们只能在传闻面前表达担心。这就需要在引导之外,增加民众意见的引入——只有在公众意见被广泛听取的基础上,公众才能对楼市调控充满信心,才会对类似的叫停传闻不那么敏感。
乾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