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11年04月28日 星期四
中青在线

聚焦

珠海:走近“你们”,成为“我们”

本报记者 武欣中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1年04月28日   06 版)

    从北师大珠海分校毕业后,李颖玉成为团珠海市委的一名专职“团干”。如果不是参加了“两进三同”,她压根儿想不到,就在自己生活的这座城市里,还有这么多没有双休日、每天要加班到深夜的同龄人。

    2010年11月29日,在团珠海市委书记赵伟媛的带领下,李颖玉所在的第二工作组来到珠海威丝曼服饰有限公司,开展为期一周的“两进三同”。经过简单的岗位培训,李颖玉成为 “初检组”的一名女工,工作重复而单调——拿着小剪刀,剪去成衣上残留的线头。

    短短的几天下来,小李已经和同组的工友们成了无话不谈的小姐妹。一天,她临时被抽调到包装组去帮忙,第二天回来时,竟然受到工友们的热烈欢迎,“那一刻,我甚至忘记自己是个来体验生活的,好像本来就是他们中的一员”。

    在与工友的交流中,小李发现,这些来自四川的、广西的、湖南的小姐妹,很多人来珠海已经两年多了,但因为工作忙、加班多,市里很多的旅游景点都还没去过,即使工作组特意联系影城送来数字电影时,也有很多人因为加班不能来看。

    李颖玉说,短短的一周里她最大的转变是:以前,坐在办公室里,更像是“我们”在为“你们”服务,现在,已经在不知不觉中走近“你们”,成为“我们”。

    作为一名“老”团干,团珠海市委青少年权益部部长黄书凌以前也没少下到企业,但大多是和企业负责人开开座谈会、或者参观指导企业团的工作,在他的职业生涯里,与企业青年在一个生产线上同劳动,这还是头一次。

    经过岗位培训,黄书凌成为遥控器生产线的一名普通工人,早上7点50分上班,下午5点10分下班,除了午餐时间,上下午各有一次10分钟的休息,晚饭后还要加上两个小时的班,虽然工作很简单,但一天下来,却让他腰酸背痛,“这可比坐办公室累多了”。

    刚接到“两进三同”任务时,黄书凌认为这不过又是“刮一阵风”,大不了受几天累,熬一熬就过去了,然而,随着与企业员工的深入交流,在感受到一线工人乏味、枯燥的生产线生活,了解他们的真实处境和所思所想之后,他开始反思自己之前的工作。

    “企业青年需要的是什么,团组织能提供什么,我们以前设计的服务产品,又有多少是真正能够走进青年群体并被他们所能接受的呢?比如,我们有个叫“青春有约”的品牌活动,是帮助青年人交流、交友的,以前的模式都是在办公室策划好之后,把活动通知下发到工业园区,至于园区青工愿不愿意来、有多少人能来,从来没想过。”

    经过几天的同生活同劳动,他发现,虽然一线工人也有交流、交友的需要,但由于平时工作时间太长,他们其实是没精力、没条件也来参加他们设计的这些活动的。

    随着在生产线上的劳动技能越来越熟练,黄书凌这个“老团干”也逐渐意识到,团组织在服务青年工作上其实还有很大的改善空间。“通过‘两进三同’,我们发现,虽然企业青年在成长成才上有着共性的利益诉求,但具体到每个青年身上又是千差万别,这对我们共青团传统的工作模式提出了很大的挑战”。黄书凌此前曾参与了珠海市青少年综合服务中心的创建工作,“能不能借鉴我们在社区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成功实践,把专业社工引入到企业中来,为有需要的青工提供更专业、更有效的帮助”。

    一位在团市委工作了近十年的老团干深有感触地说,虽然我是和青年打交道的,但实际上已经被机关化了,“两进三同”让我重新回到基层,换上工人的服装,获得了身份的认同,也重新开始审视自己工作岗位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而在团珠海市委书记赵伟媛看来,“两进三同”除了可以增强团干部与青年之间的朴素感情,转变工作作风之外,更重要的是,它可以为团的工作提供创新的思路和方法。

    “在企业调研时我们发现,虽然在我们的努力下,一些非公企业已经建立起了团组织,但由于某一个负责人的离职,就使已经建立起来的团组织重新陷入瘫痪状态,这让我们重新审视基层团组织特别是团支部这个层级的建设问题,我们通过与青年紧密接触,发现一批在青年群体中有号召力和感染力的年轻人,通过有针对性的培养和建立数据库,使之成为我们在基层进行组织建设和开展团的工作的骨干力量。

    而前不久召开的团珠海市六届二次全委(扩大)会议上, “基层”成为出现频率最多的一个词语,春节刚过,团珠海市委就制定了春季“两进三同”的方案,机关各部室的团干们就深入到社区、企业、高校和重大项目建设工地等一线。在此基础上,团珠海市委还在探索“两进三同”的标准化、规范化和制度化运作,明确了“两进三同”的10项规定动作和6项自选动作,并对开展“两进三同”的时间、地点、方式以及工作任务、载体进行详细的要求。

本报记者 武欣中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1年04月28日 06 版

最亲密地与青年在一起
“进”深见奇感“同”身受
珠海:走近“你们”,成为“我们”
肇庆:到了基层才知道过去走了弯路
肇庆学院:高校团干部住不住学生宿舍完全是两回事
华南理工:活动经费为什么全部下到基层
彭立平:偶然相遇 平添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