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

2011年05月04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面对天才传奇 我们更愿意回归常识

乾 羽 《 中国青年报 》( 2011年05月04日   02 版)

    2岁起就开始看《新闻联播》,7岁时每天读《人民日报》、《参考消息》,现已发表100多篇文章,并将其近3000元稿费和变卖废品赚来的零花钱,都用在资助与看望孤寡老人上。12岁少年黄艺博的确与同龄人有太多的不同。“这些习惯和兴趣都不是我们有意培养的,孩子的天性占了主动权。”孩子的父亲黄宏章告诉记者,黄艺博对于“民生”的关注已远远超过自己,他的理想是“让大家过上更好的生活”。(《武汉晚报》5月2日)

    作为一名新闻系教师,我常常建议学生看看《新闻联播》、读读《人民日报》,这些主流媒体的报道和声音,有助于构建一个全面而准确的信息环境。遗憾的是,如今的学生们玩性太大,面临的诱惑太多,很少有人能够定下心来,耐心地完成我布置的任务。所以,看到黄艺博2岁时能够看《新闻联播》,7岁时能够读《人民日报》,我首先感到的是不容易:作为一幼童,能够对时政和社会感兴趣不容易;作为一个孩子,能够在娱乐至上的氛围中关注他人不容易。这种兴趣爱好与关注的自觉,比一些大学生都做得要好。

    但奇怪的是,舆论对于黄艺博的评价并不高,网络跟帖中更多是对这位天才的质疑和嘲讽。为何会出现这样的情形?难道我们期待孩子们只知玩耍而不知社会生活、社会参与?如果这样,又何必慨叹如今的“80后”、“90后”越来越自我、缺少担当?而且,国人对待天才的一贯态度是热捧才对,为何这一次面对天才不仅表现淡定,甚至有些怀疑呢?到底是黄艺博的表现出乎人们的意料,还是公众的期待中存在自相矛盾之处?这个问题显然值得深入解读。

    我想,原因可能有两个:一是,人们怀疑其真实性。2岁的儿童是否真能对《新闻联播》产生兴趣?要知道如今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多数是在看《喜羊羊与灰太狼》,能够看懂儿童剧已经不错。所以人们提出了质疑,担心这个所谓的榜样只是人为制造出来的泡沫。另一个原因是,即使事实真的如此,人们也觉得,孩子就是孩子,不应该过早地参与公共生活,过度地关注时事政治,否则,他们就将失去天性,失去孩子的天真可爱。应该说,公众的担心不无道理,这种担心其实反映了时代的进步。

    首先,是对真实的追求。尽管人们希望看到各种天才,期待社会因为天才的出现而丰富多彩。但是,人们却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看重真相,人们期待的天才应该自然孕育,而非人造产品。这种对真实的追求,虽然可能让很多传奇失去色彩,让很多偶像失去魅力,却可以避免假象的产生。其次,是对常识的回归。2岁的孩子能够看《新闻联播》的确值得关注,但它只可能是超越常识的特例,2岁的孩子更应该看属于他们那个年龄阶段的电视节目。所以,对于这个过于老成的天才,人们不仅没有热捧,反而担心其是否利于孩子的成长。

    作为个案,黄艺博堪称天才;但是作为一个社会现象,人们更愿意看到快乐的孩子,而非老成持重的偶像。剔除那种情绪化的表达,公众对老成天才的质疑,其实反映出一种渐趋成熟的社会心态——我们生活在常态的社会中,在天才与传奇之外,我们更需要真实和常识,更需要普通的健康的孩子。

面对天才传奇 我们更愿意回归常识
偶尔检查岂能制止公务员滥发津贴
唱响中国 谁最需要唱
被污染的麦子流向何方
希望在青年身上
温家宝:青年报要办出青年的特点
第十五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评选揭晓
上海团校·上海青年管理干部学院
六十周年校庆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