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

2011年06月02日 星期四
中青在线

90.2%受访者感觉高考押题现象普遍

83.8%的人认为“押题”形同博彩,是不健康的高考心态

本报记者 肖舒楠 实习生 刘子曦 《 中国青年报 》( 2011年06月02日   07 版)

    随着高考进入倒计时,上海多家与考场临近的宾馆酒店已迎来预订与入住的高峰。

    杨毅摄

    近来,四川成都的谭女士发现,即将参加高考的儿子的教科书里,多出了不少勾画的痕迹。孩子告诉她,那些都是老师押的“高考重点”。画直线的内容是“必考题”,画波浪线的是“可能考的题”。孩子还将“绝对不会考的内容”全部打上了叉。

    谭女士说,自从老师划了“重点”后,儿子像着了魔一样整天抱着书本看,而且只看“重点”,其他内容一律跳过,这让她有些担心:“难道现在的老师都会给高考生‘划重点’吗?他们怎么肯定什么内容绝对不考呢?万一考的是‘非重点’怎么办?”

    上周,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和新浪网联合发起的一项调查显示(1350人参与),90.2%的受访者感觉当前高考押题现象普遍,其中39.2%的人表示“非常普遍”。

    “现在高考是根本押不了题的”

    随着2011年高考临近,网上还出现了各类“高考押题卷”、“高考猜题库”、“备考攻略”,受到不少考生和家长青睐。据中国新闻网报道,有的押题卷一科收费竟达10000元,鼓吹命中率100%。

    华东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宋良是2004年参加的高考,他回忆,高考前一些成绩不太好的学生有点着急,将全部希望寄托在老师给的“重点”上。结果当年高考题,特别是历史和政治两科考卷的不少内容都出自“非重点”,有的甚至来自书中的注解和小字部分。“很多学生复习时没留意,结果慌了神,影响了考试情绪。其实很多老师‘划重点’可能只为了给大家提个醒罢了,结果老师的好心起了反作用。”

    调查显示,54.8%的人认为“高考押题”对学生提高成绩的作用不大,其中17.6%的人觉得“完全没作用”。但仍有37.7%的人相信“有一些作用”。

    “现在高考是根本押不了题的。”哈尔滨师大附中历史教研组组长吕静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现在高考题越来越灵活,更多考查的是能力而不是单纯的记忆知识,偏重考查学生阅读信息、分析信息和运用信息的能力,基本不存在押中题的可能。

    吕静还发现,现在的高考命题人有一种“反押题心理”。他们经常会问一些有经验的老师“你们觉得今年会考什么”,然后有意避开这些老师预测的内容,“我就被问过类似问题。后来发现,越是我们觉得会考的内容,越是不会考。”

    83.8%的人认为“高考押题”形同博彩

    对于当前“高考押题热”的原因,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高等教育研究所教授郑若玲一言以蔽之:“是社会弥漫的投机心理使然。”

    在她看来,很多家长和孩子总希望一劳永逸,通过最简单、快捷的方式获得最大回报,但有时会适得其反。

    北京昭良心理咨询中心首席心理咨询师林晓认为,老师和家长热衷押题,是不负责任的表现,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押题行为风险很大,给学生带来一种刺激和紧张感,反而不利于考生心态调整。

    调查中,78.5%的人认为,“高考押题热”源于“整个社会都存在一种投机心理,追求一劳永逸”;66.9%的人觉得原因是“很多人对高考存在焦虑心态”。

    80.4%的人认为高考押题现象会误导学生追求捷径;73.4%的人认为这会加剧社会投机心理;62.1%的人觉得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郑若玲表示,一个成熟的社会不应鼓励这种投机心理和行为。一些唯利是图的商家利用家长和学生的浮躁心理,将押题当成一种赚钱工具,更应引起全社会的警惕。

    调查中,83.8%的人认为,“高考押题”形同博彩,是一种不健康的高考心态。

    89.8%的人认为当前社会对高考“过分关注”

    不仅仅是“押题热”,高考期间有不少家长为了让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给孩子抢订考点附近的宾馆,找“高考保姆”,租“高考专车”,有关部门也在忙着出台考试期间的“特殊政策”。

    面对这种“高考心态”,近六成受访者(59.1%)表示反对,认为会让孩子更焦虑,是帮倒忙;也有24.2%的人表示支持,认为对考生有一定作用。此外,89.8%的人认为,当前社会对高考“过分关注”。

    作为考前减压咨询专家,林晓每到高考前夕都会遇到不少家长带着有考前焦虑情绪的孩子前来咨询。她发现,很多孩子的压力就来自家长。

    “有一次,给一个孩子做心理辅导。那孩子说压力大,因为考不好对不起妈妈,妈妈每天陪他读书到夜里12点。”林晓说,家长这种做法得不偿失,会给孩子带来压力,而且从长远来看,靠妈妈看着才能好好学习的孩子,到了大学往往缺乏自我管理能力,影响将来发展。

    吕静建议,家长在高考期间,只要给予孩子更多微笑和鼓励,做好日常服务工作就够了。

    郑若玲认为,社会对高考的关注度一直不减,在将来一段时间里也不会消减。“因为很多人仍然觉得高考决定孩子的未来,是孩子向上流动的唯一通道。”

    大家应该如何对待高考?调查中,82.8%的人认为不应营造过于紧张的氛围,要让考生在备考中自己成长;82.0%的人建议整个社会报以平常心,不必“全民助考”。

看场演出花半月工资 高票价挡住普通观众
90.2%受访者感觉高考押题现象普遍
1951年:我那会儿高考
“要整治的是购物卡背后肆意妄为的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