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11年06月10日 星期五
中青在线

锡亚琴冰川在克什米尔地区的重要战略地位,使其成为印巴两国争夺的焦点和核心

锡亚琴冰川 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战场

宋立炜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1年06月10日   09 版)

    近日,印度与巴基斯坦就锡亚琴冰川争端及撤军问题展开第12轮国防秘书级会谈,据报道,双方谈判并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主要原因是巴方不愿承认印方在萨尔托洛山脉及锡亚琴冰川地区取得的110公里长的实际控制线,印方则要求巴方在地图上以实际控制区标定有关界线,双方强硬的立场使会谈无果而终。敏感的克什米尔地区曾一度使印巴大动干戈,而位于矛盾中心的锡亚琴冰川再次引发了两国新一轮较量。

    谁夺占了锡亚琴冰川,谁就取得了战略主动权

    锡亚琴冰川又称星峡冰川,地处克什米尔停火线的以北地区,位于中国阿克赛钦、印控和巴控克什米尔三地之间的交界地带,地形上呈西北-东南走向,是地球上除极地以外最大的冰川地区。该地区总长约72公里,面积3000多平方公里,其西面为萨尔托洛山脉,东北部为喀喇昆仑山脉。目前,该地区同时被印度和巴基斯坦所控制,印度控制了大部分地区,而巴基斯坦则控制了西侧较低的山峰。

    锡亚琴冰川之所以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与其独特的地理特征密切相关。

    从地理位置上看,锡亚琴冰川位于克什米尔争议区的中间位置,东侧是印控克什米尔的拉达克地区,而拉达克地区与中国新疆的阿克赛钦接壤,是通往中国南疆腹地的桥头堡;南侧是克什米尔谷地和查谟地区,其中肥沃的克什米尔谷地是印控克什米尔主要的农作物产地;西侧是巴控克什米尔的北部地区,流经巴基斯坦北部的重要河流——印度河贯穿其间;而锡亚琴冰川的北部是高耸入云的喀喇昆仑山脉,穿越其中的通道曾是古代的丝绸商路,也是连接中巴的战略要道。可以说,锡亚琴冰川是克什米尔的地理中枢,对于印度和巴基斯坦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从地形上看,锡亚琴冰川背靠喀喇昆仑山脉,是克什米尔中部海拔最高的地区之一,也是印巴实际控制线上的制高点,其北侧的乔戈里峰海拔8611米,是世界第二高峰。站在冰川顶部,可以俯瞰克什米尔的大部分地区。换句话说,如果哪一方夺占了锡亚琴冰川,就意味着形成了居高临下的优势,取得战略上的主动权。目前印军在印度占领区部署300余门火炮,正是希望借助该地区的海拔高度,将炮火覆盖到巴军的纵深目标上,以增加常规战争的威慑力。

    从地缘关系来看,锡亚琴冰川犹如在中国和巴基斯坦之间打入了一个楔子,对印度而言,向北可切断中巴之间的战略通道,向东可直指中国新疆和西藏间的战略公路。在巴基斯坦看来,锡亚琴冰川是巴基斯坦打开印控克什米尔地区防御之门的钥匙,加之印巴停火线已明确划分,且有重兵把守,只有锡亚琴冰川有隙可乘,因此,巴方不惜代价展开武力争夺。

    严酷的自然环境使印巴为冰川之争付出沉重代价

    锡亚琴的原意是“野玫瑰生长的地方”,然而这个名字并没有给这片土地带去更多的富饶和美丽,相反,这里自然条件极为恶劣。5500多米的平均海拔高度使空气中的含氧量极低,气温常年保持在零下30~50摄氏度之间,因其高海拔和低温的特点又被称为“地球第三极”。在夏季,锡亚琴冰川大部分地区地表裸露,植被稀疏,几乎是不毛之地。到了冬季整个地区被积雪和冻土层覆盖,并伴有时速80公里的大风,平均降雪量达10.5米,形成了白雪皑皑的无人区。

    在20多年的印巴对峙中,极端严酷的自然环境,给双方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并带来高昂的经济负担。

    由于锡亚琴冰川地处高海拔寒区,使高原病的发生率急剧增加,双方死于肺气肿、冻伤等疾病的士兵远远多于因作战死亡的士兵。巴基斯坦军方公布的一份报告显示,驻守锡亚琴冰川的巴军士兵共有近300人死于严寒和高原病,另有2000多人非战斗伤残,而在战斗中伤亡的人数还不到这个数字的三分之一。难怪一位巴基斯坦将军深有感触地说:“在冰川上,你得首先争取活下来。真正的威胁不是敌人,而是极端艰苦的条件。” 

    恶劣的自然环境不仅对人员造成伤害,而且对武器装备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双方在作战中发现,由于冰川空气异常寒冷,导致子弹或炮弹在低温下的体积和速度产生了很大变化,进而影响武器的射程和精度。而且,由于锡亚琴冰川海拔太高,工程机械根本无法到达,构筑阵地只能靠人力挖掘,但厚厚的冻土层使得这项工作变得异常困难。

    同时,随时出现的雪崩也使得作战行动变得格外小心,在行进时,部队根本不敢以密集队形前进。士兵大多相互间隔5米以上,人与人之间还要系上固定绳索,以防突然陷入裂缝中。另外在作战时,双方士兵从不敢轻易开枪或使用爆炸性武器,因为这样很可能引起雪崩而导致全军覆没。

    此外,印巴双方为维持在锡亚琴冰川庞大的驻军数量,也付出了高昂的经济代价。据估计,印度为此每年的花费高达4.38亿美元,巴基斯坦每年也投入了约1.8亿美元。现阶段两军在该地区仍处于对峙状态,但继续保持数千名士兵的人数又是一件非常吃力的事,这使两军的后勤保障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

    克什米尔问题是引发印巴锡亚琴冰川较量的症结所在

    从地区发展的角度看,锡亚琴冰川是寸草不生的荒蛮之地,不具备经济价值;从自然条件上看,该地区根本不适合人类居住,更别说大规模的驻军,但之所以锡亚琴冰川成为双方明争暗斗的焦点,与印巴在克什米尔地区的利益和纠纷息息相关。

    锡亚琴冰川之争最早起源于克什米尔争端,1947年印巴双方就克什米尔归属问题爆发了第一次印巴战争,后来在联合国的调停下两国签署了《卡拉奇协定》,但并未明确锡亚琴冰川的归属。1984年4月,印度军队突然发动“梅夫道”战役,夺占了萨尔托洛山脉的锡亚拉和比拉方德两个重要山口,控制了冰川的大部分地区,而巴基斯坦只控制了南边的哥央拉山口。

    2003年,锡亚琴冰川的冲突因克什米尔的停火出现了转机,印巴两国把在高原上的争斗摆到了谈判桌上。虽然历经12轮谈判,但由于双方立场相差太远,所以撤军和划界仍然遥遥无期。目前,两国在该地区共部署了7000余人的部队,小规模的冲突仍时有发生。

    除了地理和历史等显性因素之外,印巴两国在克什米尔地区的水源控制权、民族和宗教问题也是锡亚琴冰川问题悬而未决的深层次原因。

    首先,对于巴基斯坦而言,其境内的三条主要河流均发源于克什米尔地区,特别是流经北部地区的印度河,其重要的汇入水系来自以锡亚琴冰川为源头的努布拉河,对于水资源短缺的巴基斯坦北部来讲,锡亚琴冰川常年不化的积雪仿佛是克什米尔地区的“固态水库”。

    其次,克什米尔的锡亚琴冰川之争关系到两国的立国基础,1947年印巴分治时,双方都宣称拥有克什米尔的全部主权,虽然双方划定了停火线并转化为实际控制线,但唯有锡亚琴冰川的归属没有敲定。如果任意一方放弃锡亚琴冰川的争夺,等于宣布放弃了自己的国土,这对于经历过三次战争的印巴两国来说,是不可能的。

    再则,锡亚琴冰川问题是左右印巴两国国内政治动态的风向标。两国的执政党大多数是靠民族主义势力和宗教势力起家,并以此作为在政治选举中拉拢选民的主要手段,由于锡亚琴冰川问题已经成为涉及两国民族尊严和宗教感情的大事,历届政府都不敢轻易在这一问题上作出让步,否则他们将面临被选民抛弃的厄运,国家内部也将面临分裂的危险。

    正是由于锡亚琴冰川在克什米尔地区的重要战略地位和对印巴两国产生的深远影响,使得印巴双方在这一地区的博弈变得更加激烈。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印巴双方在锡亚琴冰川的对峙一天没有结束,克什米尔问题就得不到根本性的解决,印巴两国的争端也就无法看到和解的曙光。

    (作者单位:西安陆军学院)

宋立炜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1年06月10日 09 版

俄罗斯与西方军事合作步入“蜜月期”?
锡亚琴冰川 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战场
罗伯特·盖茨:善于平衡的五角大楼改革家
海军自主培养首批歼击机飞行员成功放单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