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将毕业的云南大学旅游文化学院艺术系大四学生顾晓对最后的大学时光恋恋不舍,尤其让她割舍不下的是天天看雪山的“奢侈享受”。马上要回到家乡上海工作的顾晓说,在丽江学习生活的四年,每天清晨出宿舍门就望见圣洁的玉龙雪山,一整天的心情都会平和明朗起来。她对这所雪山脚下的高等学府留下深刻记忆,曾经为采风走遍滇西北,也曾经为设计一幅参赛作品熬夜,是“人生丰富精彩的一段经历。”
云南大学旅游文化学院(以下简称旅院)是云南大学2002年创办的一所全日制新型本科学院,坐落在玉龙雪山脚下,是享有世界文化遗产、世界自然遗产和世界记忆遗产美誉的丽江市唯一一所本科学校。2004年被教育部首批确立为独立学院。
按照“安全稳定是基础,教学工作是中心,教学质量是生命,科学管理是关键,改革创新是动力,党建思想政治工作是保证”的治校方略,学院始终坚持科学发展观,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以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大力构建实践性、创新性的课程体系,努力把学院建成一所具有较高教育教学质量、在若干学科具有鲜明特色和人才培养优势、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全国知名、西部一流的综合性独立学院。通过9年发展,在各级领导和主管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学院办学规模逐年扩大,办学质量稳步提升,赢得广大学生、家长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截至2010年底,学院在校生达1万余人,成为云南省规模最大的独立学院之一,综合办学实力进入全国独立学院前列。
雪山下最美的大学
许多学生刚到学校时的感受都很一致:“学校太美了,太大了。”
美,因为旅院位于丽江古城与5A级国家级风景区玉龙雪山之间,出了校门,拐个弯就能走到束河古镇,在耕田阡佰间和老外聊天。在教学楼及宿舍抬头可见玉龙雪山,可以欣赏峰顶在阴晴变化中或隐或现。“看了四年,还是看不够。”顾晓依依不舍地说。
在第一期占地面积800余亩的校园中,绿化和水域面积占70%以上,具有民族特色的校园建筑别具一格,学校图书馆大楼曾与北京人民大会堂一起获国家“新中国成立60周年建筑创作大奖”,是云南省唯一获此殊荣的建筑。校园内林木葱茏,垂柳依依,掩映着一幢幢纳西风格的办公楼、教学楼、住宿楼,现代与传统完美融合、园林式校园与千年古城呼应、优美的校园环境和先进的教学设施相得益彰,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条件和舒适的生活环境,是云南省校园环境最美、办学条件最好的独立学院之一。
在丽江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学院新征的400亩校园用地正在规划建设当中。目前校园建设二期工程已经完成,校舍面积近25万平方米,拥有藏书130万余册,教学仪器设备总值近3900万元。教学配套设施完善,拥有一流的图书馆、学生活动中心、实验中心、电教中心、网络中心、多功能报告厅、语音室、声像制作机房、自主学习中心、学生公寓、教师公寓、留学生公寓、外教公寓、足球场、篮球场、排球场、网球场和云南省高校中唯一的占地1.2万平方米的高尔夫练习场。校园信息化建设成效显著,建成千兆宽带校园网,构建具有较高水平和极强操作性的综合信息管理平台和处于领先地位的多功能信息化教学平台,全面实现“校园一卡通”。
键盘上的教学改革探索
旅院按“以专职为主,专兼职结合;以培养为主,培养与招聘相结合”的原则建设教师队伍。学校专任教师、具有副高以上职称及硕士以上学历的教师分别占教师总数的1/3,除在省内选聘富有教学和管理经验的离退休教授担任专任教师和管理干部外,还面向全国招聘具有学识的人才,同时面向社会企事业单位聘请一批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知名人士担任兼职教授。还聘请10余名来自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日本等国的外教,成为云南省各独立学院中外籍教师最多的学校之一。
在这种尊重人才、开放办学的理念下,外语系请来北京外国语大学顾曰国教授做兼职教授,艺术系请来香格里拉尼西黑陶技艺传承人、藏传佛教喇嘛、大理鹤庆瓦猫大师现场演示黑陶、唐卡和瓦猫的制作过程,旅游管理系请来纳西学者和湛等做专题讲座,大大开阔了学生们的眼界。
同时,旅院十分注重对本院教师的培养。对于引进的硕士以上年轻教师,旅院给予优厚的待遇,薪酬水平与其能力、表现、教学水平成正比。现有教师500余名,是云南省各独立学院中自有教师最多的院校之一。
作为一所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学院,旅院竭力为教师创造较大的教学科研平台。依托旅游管理系成立的“丽江市旅游发展研究中心”以产、学、研一体化,近年来已完成“丽江市旅游业态的创新与转型开发研究”、“丽江市及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区信息库建设”等课题。
2009年初,承担全院计算机基础公共课程的信息科学与技术系教师发现,现行的计算机公共课教学模式并不适合独立学院学生。“原本的计算机公共课采用两学时课堂讲授基础理论加两学时上机操作,但一考试发现笔试成绩很好,上机却考得很糟糕,说明学生们并未真正学会计算机应用,于是我们大胆地把理论课搬进计算机房来上,并把原来60%笔试加40%上机的考试改革为全部上机考试,设计研发了一套机考系统和试题库,学生实际应用能力如何,由计算机判分。”信息科学与技术系主任徐光泽说。这一新型教学模式很快受到学生欢迎,计算机成绩显著提高。
在积累一定经验后,教师开始动手编写适应独立学院学生实际情况的教材。这一“完全以实例来引出知识点、激发学生兴趣、易于理解及掌握”的《独立学院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系列教程》已经定稿,将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由徐光泽主持的“独立学院计算机基础(公共课)课程的教考研究与改革实践”课题已由云南省教育厅立项,并申报省级教学质量工程。
这一被称为“在键盘上进行的教学改革探索”只是全院教师积极从事教学科研的成果之一。旅游文化学院院长杨家禾说:“培养应用型人才应该鼓励教师们创造性改革现有的教学模式,不断摸索更适应独立学院学生能力和水平的教学模式,这已经成为旅院教师的共识。”
英语过级率远超二本院校
每天早上7点钟,外语系的三幢教学楼里就响起琅琅的读书声,为学生勤奋自律的一天拉开序幕。
千余名外语系学生早起晨读已经坚持了五年多。许多学生说,刚开始是系里的硬性要求,后来就内化为一种学习习惯。
“丽江的冬天很冷,6点多天还是漆黑一片,这个时候真的不想从被窝里出来。但是宿舍同学互相鼓励、互相督促,赖床的人都会觉得很羞愧。在教室里大声朗读课文,看着玉龙雪山上的皑皑白雪渐渐被阳光照亮,心态非常积极向上。如果哪一天没有早读,会觉得自己好像退了一步,心情很糟糕。”英语系2008级学生潘桂鸾说。
早起的不仅是学生们。外语系主任唐润光教授和其他老师比学生更早到教室,有的教师更是坚持与学生一起晨读。唐润光相信,大量的阅读是提高外语水平的必经之路,特别是在独立学院。“语言就是用来听和说的,如果听和说都不过关,怎么体现人才的‘应用型’?”
他提出“听说领先,全面推进,分级实教,模块教学,内外结合,绩能并进”的教学改革措施,对课程设置进行较大改动,4个学年都开设听说课程,增加了听说课学时和学分的比例,同时加大外教的聘用力度,聘用一批语音、语调标准,听说口语能力强的教师担任口语教师。
“我们的学生可能在翻译和论文写作上赶不上外语类专门院校的学生水平,但口语和听力的总体水平是较高的。”唐润光主任高兴地说:“这几年我们以改革为动力,以质量为核心,外语系教学质量稳步提升,英语专业学生专业四级过级率稳定在40%~45%,2006级英专毕业生专业八级过级率达44%,2007级英专八级通过率高达53.85%,高出全国42.44%的平均通过率。”
旅院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类大赛,并敢于挑战全国性大赛。2007级英语专业学生高鹏说:“这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激励方式,树立了目标,明确了竞争对手,为了一场比赛,同学们可以全力以赴地学习,毫不懈怠。”“以赛促学”使外语专业学生在各级各类外语大赛中频频获奖:李剑桥同学在2008年、2009年云南省“希望之星”口语大赛中获成人组亚军和二等奖,康仕青同学在2009年云南省“希望之星”英语口语大赛中获成人组季军,高鹏同学在2009年“CCTV杯”全国英语演讲大赛云南赛区获三等奖,唐崧恒同学在2009年第四届全国日语演讲大赛西南赛区荣获优秀奖,汤虹同学荣获由外交部办公厅、英国驻华使馆文化教育处等主办的2010年首届“国际英语大赛——文化交流大使选拔赛”三等奖……在2010年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中,学院学生获奖比例居云南省独立学院之首。其中获国家特等奖2人、国家一等奖8人、二等奖26人、三等奖51人。在2011年的比赛中,学院学生再创佳绩,1名学生获国家特等奖、12名学生获国家一等奖、32名学生获二等奖、64名学生获三等奖,获奖人数在云南省高等院校中名列前茅。
大学公共英语成绩也显著提高。大学四级通过率在50%以上,六级通过率达35%以上,居全省独立学院之首,在全省高校中也是名列前茅。
(杨绍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