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2011年06月28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制度分析替代点名曝光

审计报告直指改革敏感问题

本报记者 刘世昕 《 中国青年报 》( 2011年06月28日   06 版)

    今天,审计署审计长刘家义在其任期内第四次向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审计工作报告。尽管在报告中央预算执行情况时,审计署已经连续多年不再具体点名罗列各部委的违规问题,但在公众看来,今年不点名的审计报告更加“给力”:不仅第一次公布了我国各省市县地方政府性债务10.7万亿元的底数,而且报告的很多内容直指改革深水区和敏感区;再有,在很多问题的表述上,不再用一些中性的、缓和的字眼,而是指向问题的核心。

    今天听取审计报告的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常委们,除了拿到一份审计报告外,还有一份500多页的附件。附件中有39份审计公告,包括中央各部委预算执行情况,京沪高铁建设期的跟踪审计,14家央企的审计情况等,更值得一提的是,还有一份审计署自己的预算执行情况检查报告。

    审计署有关负责人说,这本附件囊括了过去一年审计署审计的、所有可以公开的项目,这样公开的深度广度前所未有。

    今年审计报告中最大的亮点,莫过于首次公布了地方政府性债务10.7万亿元的底数。据审计署有关负责人介绍,这是今年3至5月,4万多名审计人员对37.38万个项目、187.36万笔债务,按照“见账、见人、见物”的原则,进行逐笔、逐项审核获得的数据。

    报告中关于地方债的内容并没有止步于公布底数和分清类型,还用了相当的篇幅分析了地方政府性债务产生、发展的历史背景和过程,既实事求是地肯定其发挥的积极作用,又由表入里地揭示地方政府性债务在“借、用、管、还”等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进一步规范和加强管理的意见建议。

    在很多人看来,今天的审计报告,颇有价值的内容还包括,剖析了很多改革深水区、敏感区的矛盾和问题。

    比如,在反映“中央部门预算执行审计情况”时,审计报告揭示了“项目支出预算编制不够完整和具体、部门本级预算未完全执行到位”等共性问题,并指出,审计发现的中央部门违规问题,80%以上发生在其所属的二三级单位。此外,还指出,“部分科技经费使用和管理不够规范,研究成果存在多头冲抵问题”。

    除了触碰敏感问题外,审计报告还试图着力揭示问题背后的体制性障碍、制度性缺陷、机制性扭曲和重大管理漏洞。

    比如,在介绍财政转移支付审计情况时,审计报告就指出,转移支付过程中最主要的问题是“财政体制和转移支付结构不够科学合理”。主要表现为,“转移支付在财政支出中占比较高”、“专项转移支付在转移支付中占比较高”、“部分专项资金设置交叉重复、部门多头管理和分配”,以及“上级转移支付资金未完整纳入地方预算”等4个问题。

    对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审计报告分析说,“两个占比较高”的原因是,“现行财政机制还不够完善,地方政府的财权难以满足其履行事权的基本要求”;二“上级转移支付资金未完整纳入地方预算”的原因是预算编报和下达时间不匹配。

    查处大案要案一直被审计部门视为自己的基本职责之一。今年的审计报告称,已经向有关部门移送重大违规违法问题和案件线索139起。除了披露大案要案外,审计报告还分析了一些重大案件的新特点,即利用权力“设租”、“寻租”,或培植代理人侵吞财政资金或国有资产;利用公共资源“借道”若干非公单位,或在多个地区实施违法违纪行为;利用虚假注资、虚假项目、虚假合同和虚假票据等方式,将违法行为隐藏在合法外衣之下。

    尤其值得关注的是,今年的审计工作报告首次系统地反映了中央预算各组成部分的执行情况,把公共财政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和国债管理等方面的情况均单独列示,还反映中央决算审计的情况,这些清晰地反映了国家预算体系的完整情况,更有利于推动和解决宏观层面的问题,推动深化改革和完善制度。

    本报北京6月27日电

    相关文章:

    审计署首次公布地方债账单:10.7万亿

审计署首次公布地方债账单:10.7万亿
审计报告直指改革敏感问题
3000元起征点为何维持不变
强化用人单位责任 解决职业病诊断难题
“江洋大盗”狂窃百万 三名嫌犯终落网
专家称戒毒关键配套制度依然薄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