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11年07月12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创作心态浮躁,作品缺乏内涵,人才培养遭遇“瓶颈”,从业者丧失理想追求

救救文艺创作!

本报记者 吴晓东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1年07月12日   09 版)

    文艺泛娱乐化、过于功利化的现象已经存在很长一段时间了:文艺创作、生产心态浮躁,急功近利;作品的现实主义精神和理想精神匮乏,缺乏人文内涵;文艺人才培养遭遇“瓶颈”;文艺工作者越来越现实,丧失理想追求,作品难以触及心灵。

    面对正在恶化的文艺创作生态,指挥家谭利华、导演陈国星、作家李洱、词作家宋小明、画家梅墨生、电视编剧马继红、美术批评家陈履生以及学者黄会林、曾庆瑞、孟繁华等近百名人士,在北京市文联研究部和北京文艺评论家协会于近日举办的“2011·北京文艺座谈会”上,查“病症”、提批评、谈对策,他们集体发声:让文艺回归心灵。

    北京摄影家协会副主席李英杰有一个强烈感受,现在的摄影作品和上世纪80年代的作品相比,普遍都制作精美,但就是没有内涵,缺乏生活,“更多的是美丽风光,缺乏精神的表现和对社会的关注。”

    “是我们没有生活吗?是生活没有给我们提供丰富的创作源泉吗?不是。” 国家一级编剧马继红对此深有同感。马继红认为,作品没内涵缺生活,最主要的原因,是大家希望把人民币以正当稿费的形式尽快装进自己的腰包。比如说影视界比比皆是的重拍:先拍名著,再拍红色经典,然后拍香港的金庸戏,最后把自己拍得不错的又拿回来拍。“大家的心态特别浮躁,整天都在忙,忙什么?忙项目,所谓项目是什么?这个东西是精神产品吗?是我们用心创作出来的吗?”马继红这样质问自己也质问同行。

    浮躁的不单是原创编剧、作家,还有那些成天四处赶场的演艺人士。

    中央财经大学文化与传媒学院副院长莫林虎教授指出,我们的文学艺术创作从审美反映这个角度来说是失语的,从严肃文艺、精英文艺角度来说也是失语的。

    有统计表明,近30年中,中国舞蹈界共创作了360多部舞剧,平均一个月一部,这个数字已跃居世界首位。但是一“结账”,360多部里真正获得观众认可的连零头都不到。生产总量和成功量呈现巨大逆差。

    另有统计,去年中国电影创作量是526部,票房是101.72亿元,这个数量已经进入了世界前三位,仅次于美国和印度。但对如此“大好形势”,中国艺术研究院影视研究所副研究员赵小青却忧心忡忡。她认为,就目前的电影创作来看,中国只是一个电影大国,而不是一个电影强国,“电影让人兴奋而不让人感动,让人宣泄但不让人净化。”而归根结底,用一个故事充实、升华人的心灵,才是电影最基本的功能。

    北京音协主席、北京交响乐团艺术总监、指挥家谭利华至今都不能忘怀,5年前那场中国文化年开幕式,当时俄罗斯带来了一套歌剧、一台交响乐和一台芭蕾舞,都是俄罗斯在全世界获得崇高地位的文化艺术遗产。当时谭利华很诧异,他们带来的为什么不是他们达到世界一流水准的“小白桦”、马戏和杂技?和我们把带着暴发户迹象的歌舞晚会、流行音乐作为主流演出相比,他们对民族最高文化成就的尊重,让谭利华感到非常震撼。

    回望我们的文艺演出,中国传媒大学影视艺术学院教授曾庆瑞直言不讳:无论在演艺界还是普通观众眼里,我们小品演员的“知名度”几乎到了“妇孺皆知”的程度,成了这个时代的“文化英雄”。但我们发现,这些小品正沿着一条越来越迎合低级趣味的方向发展。纵观20多年来小品舞台上呈现出来的内容和题材,基本上是愚昧、滑稽的“农民文化奇观”。

    “远离心灵、过度娱乐化的创作占据主流文艺,这非常危险。因为笑是需要分析的,是来自艺术审美的笑,还是刺激你的感官、让你获得满足、养眼不养心的笑?两种笑之间有本质不同。社会泛娱乐化背后隐含的问题是,高雅文化显然已不再被向往和尊重。”曾庆瑞说。

    北京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北京大学教授谢冕指出,时尚和潮流裹挟着当下的一切场合。艺术成为商品,创造成为产业,人们有理由为当前的艺术生态担忧,“我们在物质欲望方面已经相当富有,在精神层面上,我们的贫穷却到了一个底线。”

    北京市文联副主席、北京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索谦感慨:“市场经济的幽灵进入了艺术殿堂,游戏规则将按市场法则改变。”索谦认为,尽管我们无力阻挡市场经济的泛滥,但我们可以清醒地认识并警醒艺术家的责任和良心。“离权力很远的地方有心灵,离金钱很远的地方有节操,离世俗很远的地方有格调,我们的文艺作品不能丢失心灵、节操、格调。”索谦说。

本报记者 吴晓东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1年07月12日 09 版

唱给北京的小情歌
还有多少人惦记着诺奖
那些被遗忘的胡同时光
救救文艺创作!
麻辣一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