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2011年07月15日 星期五
中青在线

辨析现代战争中的利与力

那勇 王云峰 《 中国青年报 》( 2011年07月15日   09 版)

    战争是国家利益导向下的力量博弈,为何而战、以何为战,是贯穿战争发展的不变主题。几个月前,奥巴马总统对美国利比亚政策的解释是“人道主义军事干涉利比亚,符合美国的利益”,再次生动地说明了现代战争中二者的互动关系。

    利益主导——“逐利为本”

    冷战结束后的几场局部战争,无一不是以美国或者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联盟主导的。伊拉克、南联盟、阿富汗、利比亚无一不被美国和西方国家冠名为“人权战争”,但在“人权”战争的背后,彰显的无一不是形形色色的美国利益所在。今天,欧洲对利比亚的意见分歧,也源于欧洲各国自己的“小算盘”。

    追求能源利益绝对控制。恰如对伊拉克的军事行动,表面上看,战争的胜利虽然没有让美国白白拿走一桶石油,但是,美国通过两场战争,剪除了中东的最大的反美力量之一,同时也控制了除伊朗之外的整个中东地区,直接掌握了中东近80%以上的石油资源。同时,还通过制裁措施削弱了伊朗对石油输出的话语权。这些举措不但彰显了美国本身的能源利益,而且彰显了美国控制世界能源利益的手腕。

    追求特权利益高人一等。在对南联盟的空袭中,美国虽然没有侵占南联盟的一寸土地,但从战略角度看,这场未经联合国授权的“空中战争”启动了美国(北约)可以对一个主权国家的擅自发动战争的特权,这种“代联合国征伐”的特权保证了美国的利益可以凌驾于当今任何主权国家的利益之上,使其成为“超级大国”。

    确保安全利益万无一失。阿富汗战争,源于对美国安全利益的挑战。从二战日本偷袭美国珍珠港得手到9·11事件,美国本土已经60年无战事。美国深知,当年把苏联赶出阿富汗的塔利班已经“自立门户”。而且就战争手段的非对称性而言,任何一国的军队都没有“塔利班”那样的灵活性。如同当年的珍珠港事件一样,“9·11”事件也变成美国不惜血本、剿灭本·拉登的根本借口。因为,塔利班炸掉的是美国的安全利益“零威胁”的标榜,这是美国不允许任何国家挑战的核心国家利益,因此,本拉登必须被消灭,才能让这种挑战得到应有的教训。

    兼顾联盟利益平衡稳定。美国的全球利益决定了美国的全球战略,美国的全球战略在很大程度上也基于美国的联盟战略。因此,美国人在维护自己利益的前提下,也会兼顾联盟,尤其是重要联盟的利益。形象地说,美国要吃肉,联盟也要喝汤。北非的利比亚就是这样的范例。英、法都是北约的重要力量,美国在北约的盟主地位,决定了美国参与打击的必须性。维护盟国的利益在某种程度上就是维护美国自己的利益。作为超级大国,美国正在逐渐摒弃全球部署的“日不落”模式,与之相比较,“全球联盟”战略似乎更符合美国的全球利益链条模式。

    力量主宰——“强胜弱败”

    虽然从国际法理上讲,现在任何国家都没有恃强凌弱、发动战争的权力。但历数海湾战争以来的几场局部战争,体现的都是强胜弱败的力量博弈。

    绝对优势保绝对胜利。苏联解体后,美国曾经一度陷入目标茫然,但同时打赢两场局部战争战略的提出,表明美国当时已经迅速完成了由两强争霸到各个击破的战略思维转变,而这种转变的前提和基础是美国为争霸世界而储备的超级过剩的战争力量。

    相比而言,在两强争霸真空期成长起来的苏联阵营的中小地区强国,由于失去了苏联的核常军力保护伞,力量的天平随即发生了根本性倾斜,其有限的常规军力不但没有发挥战略威慑的作用,反而变成招引美国宣泄过剩战争能量的靶子。伊拉克、南联盟、阿富汗、利比亚,由于军事实力较大的悬殊差距、较为孤立的地区地位和他们自身重要的能源和战略地位,让他们成为美国宣泄战争力量的合适对手,从而也成为继苏联解体后,美国推行全球战略拔掉的第一批“眼中钉”。因此,在过去的20年里,除了苏联的继承者俄罗斯成功地进行了高加索的反恐战争和俄格战争,其他国家未经美国首肯,试图私自通过局部军力优势,以速决战改变和决定国家和地区战略格局的战争努力,都意味着向美国的军力霸权发起挑战,结果也无异于以卵击石。

    战力优化促战果显著。当国际社会对西方国家的干涉行为大加谴责的时候,也不得不承认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强悍的干涉能力。海湾战争以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连续对伊拉克、南联盟、阿富汗、利比亚动武,非接触、非对称的战争战略让力量的绝对优势与力量使用的绝对控制有效结合。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在用高技术军事优势和国力优势消耗对手国家战争力量的同时,还在战争中拓展了软实力等新的力量概念,摧垮了对手的战争信心,全方位地保证了几场局部战争按优势的设想进行,美军也最大限度地避免了消耗战,美军的建设方向成为了全球军备发展的风向标。特别是阿富汗战争,当年,苏联因入侵阿富汗兵困师乏,最终退出了与美国争夺超级大国的行列,反观美国今天依然掌握战局的主动权,而且成功地击毙了“9·11”事件的主谋本·拉登,实现了震慑恐怖主义、牵制中俄等多重战略目标。更为重要的是,通过战争实践,美国的全球军事战略愈发成熟,美军拥有了在全球开辟战场的能力,从而为其利益全球化提供了强有力的力量支撑。恰如南联盟战后欧洲人感叹,“欧洲光有欧元是不够的”,今天在利比亚捉襟见肘、意见分歧的欧洲联军对此必将产生更加深刻的认识。

    利力相连——“虚实相间”

    利与力的博弈结果决定了战争结局,也决定了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在国际战略格局复杂多变的今天,竭力逐利只能让渔翁得利,相比于硬碰硬的兵戎相见而言,力量运用的虚实相间更加重要。

    点到为止留后手。经过海湾战争以来近20年的近乎不间断的局部战争,美国的全球战略布局初步成形,超级大国地位不断巩固,但美国在冷战结束后绝对过剩的常规军力优势也将有所弱化。金融危机影响、世界多极化发展等因素,都将促使美国由力量释放的绝对过剩期转入相对稳定的平衡期,特别是体现在美国希望在对伊拉克、阿富汗战争中尽早脱手、对伊朗、北韩的只喊不打和对利比亚干涉的若即若离,这些现象都说明美军已经开始主动脱离,威慑战略可能在一段时间内成为美军的战略主导。

    其实,即便是在冷战刚刚结束、军事力量极度过剩之时,海湾战争的发动对美国而言依然是一个艰难的选择。在战争实施的过程中,美军及其西方盟国也没有倾其全力,一战灭国。当前,对美军而言,巩固现有战略格局,应对未来对手和潜在对手的挑战,更加需要保留足够的军事力量。

    借力争利好打仗。对于国家而言,力量和地位是相互依存的,保存自己,消耗别人永远是上策。在利力博弈的战争赌局中,美国已经成为当之无愧的“庄家”。其处处点火、到处冒烟的战略,就是要把各个地区搅乱,把对手国家被动拖入这样只输不赢的混水赌局当中,而美国本土却远在战场之外,坐享军火工业带来的巨额利润。

    在局部战争中,美国捆绑联盟共同为战争出钱、出枪、出人,直接减轻了美国的战争负担。在外交上,美国以经济援助、联合安保、共同防卫为诱饵,拉拢边缘小国,孤立分化地区大国,瓦解地区力量核心;在干涉他国内政上借人权幌子、民主牌子,扶植反对派力量,打击强硬政治势力,摧垮潜在竞争对手。

    曾几何时,中东的富庶繁荣令人垂涎,如今却成了恐怖主义的重灾区。东亚地区作为当今世界经济最有活力的地区,自然也引起了美国的特别“关照”。直至今天,美国也从未放弃对台军售,特别是在北约东扩、中东乱局尘埃落定之后,美国更是加速了在太平洋地区的军事部署,并极力怂恿南海小国军事冒险,试图激怒中国、扼制中国,这与其既往战略并无新意,恰如菲律宾媒体自己承认的那样,“马尼拉成了美国的一张牌”。

    历数近几场局部战争,美国实现了摧毁对手、消耗盟国、巩固自己的战略意图,可谓一箭多雕。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军区)

解析美国新反恐战略的话外之音
成都军区某部进行陆空联合突击训练
兰空某高炮团远程机动锤炼部队
辨析现代战争中的利与力
马伦中国行凸显中美军事交流好兆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