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11年07月20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淘宝体啥的,都是浮云

若尘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1年07月20日   02 版)

    “亲,祝贺你哦!你被我们学校录取了哦!南理工,不错的哦!211院校哦!……景色宜人,读书圣地哦!……亲,9月2号报到哦!……”随着本一录取工作的展开,高校录取通知书也开始发放,南京理工大学今年不仅在录取当天就给考生发送录取短信,而且更是别出心裁地用上了时下流行的“淘宝体”,一下子拉近了和考生的距离。(《南京晨报》7月17日)

    这厢毕业生才离开校园,那边高校又忙着准备迎接大一新生的到来了。在刚刚过去的毕业典礼上,校长们集体狂飙网络词语,从清华校长的“凡客体”到北大校长的“咆哮体”,一个一个地都给过力了。此刻,南京理工大学也似乎不甘寂寞,掏空心思玩起了“淘宝体”。

    的确,淡如水的生活需要一点调味料,那些原本枯燥无味、老套官腔、程式化的毕业典礼致辞和迎新致辞也真的需要改一改了。这种略带着戏谑意味的“淘宝体”,对于那些对大学生活充满着憧憬与幻想的大一新生来说,也具有亲和力,甚至会超出了他们的想象,“原来大学也可以这样”,很容易拉近学生的距离。

    可是,当网络词汇被各所大学争相使用、不断地向我们狂轰滥炸袭来的时候,对于我这个生活在大学、从事大学教育的教师来说,总觉着有些怪异,有这个必要吗?眼球也许被吸引了,距离也可能一下子拉近了,但是,这些网络词汇能真正代表什么?热闹的背后或许更是美感的丧尽、大学内涵与精神的缺失。

    这些感觉距离一下子被拉近的大一新生们,走进大学后能否得到领导们平等的关怀、教师们循循善诱的教导和辅导员们真心诚挚的关爱?学生们在学业上的个性化需求能否真正得到满足?当学生们的权利受到侵犯时,学生有没有诉说的渠道?大学是以学生为本还是以政绩为本?学生们是不是进入大学后与母校的感情越来越淡、越来越失望、越来越想尽早离开大学?

    随着今年高考结束,各大高校又开始了新一轮的生源抢夺战。在今年生源大减、录取率直线上升、再加上国外高校录取了不少优质生源的背景下,中国的高等教育已经由“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一些高校的日子不好过了,这势必会倒逼部分高校提升质量,以可靠的教育质量和服务保障来吸引学生。

    学生对大学满意与否,这应该贯穿着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整个过程,而且渗透到学生从学习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入学报到和毕业典礼这两个特殊的场合不过是大学四年的一个极小的部分,如果学校只是在这两个场合上挖空心思、做足表面文章,必定是徒劳的、毫无意义的。一所大学的声誉应该来自于其优质的教育和服务水平,这是一成不变的真理,是大学挺立潮头、立于不败之地的保证,也唯有此才能真正拉近学校与学生的距离。

    如果把这些网络词汇比作是一把盐,那么,一开始被华中科技大学校长李培根(“根叔”)使用的时候,也许真的起到了调味的作用,可是,盐放得多了会有什么效果,你懂的!再者,网络词汇的产生依托的是网络环境,其最大的特点是时效性、更替性,每过一段时间便需要新的词汇以满足大众“求新”的需求。请大学别再这么滥用网络词汇了,啥凡客体、啥咆哮体、啥淘宝体的,都是浮云!

若尘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1年07月20日 02 版

跟着房价涨幅走的调控只会疲于奔命
“达芬奇”究竟错在哪里
胡丽天不是“托儿”反衬听证会无公信
淘宝体啥的,都是浮云
举国体制终有不堪重负的一天
“裸或不裸”都是80后的适者生存之道
什么样的“催熟剂”才能催熟监管者
一个临时工的声明
哭瞎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