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2011年07月26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91.1%受访者感觉国货穿洋马甲现象普遍

78.1%的人期待发展本土品牌,加强“中国制造”的底气和自信

本报记者 黄冲 实习生 张锐珏 《 中国青年报 》( 2011年07月26日   07 版)

    近年来我国假洋品牌一览。

    CFP供图

    明明是国产品牌,却起个洋名字冒充外国品牌;明明是国产货,偏要打着“进口”的招牌四处宣传。这类身穿洋马甲的国货早已充斥我们衣食住行各个领域。为什么国货总爱穿“洋马甲”,还总能“忽悠”到消费者?

    近日,中国青年报通过清研咨询和民意中国网,对1766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多达91.1%的受访者感觉国货冒充洋品牌的现象普遍。75.7%的人反对国货穿“洋马甲”。受访者中,80后占57.4%,70后占23.8%。

    78.8%的人认为国货穿“洋马甲”现象在服装领域最严重

    家住浙江杭州的小杨,最近逛商场时看中了一件衬衣。销售人员再三强调,“这是意大利品牌!”店内的宣传海报上,也都是些外国模特。在“意大利设计师亲手设计”、“米兰高级成衣”等说法的诱惑下,小杨花了近1000元,买下了这件“进口”衬衣。可回到家,他才猛然发现,这牌子看上去像外文,其实就是一行汉语拼音。小杨又查了这个品牌的网站,发现这就是一个浙江的厂家。

    虽然有被“忽悠”的感觉,所幸衬衣质量不差,小杨也懒得去兴师问罪。“就当买个教训吧,下回买衣服,一定先用拼音拼一遍,别看着字母就以为是英文!”

    在房地产领域,“洋马甲”同样大行其道。丹佛尔湾、蒙地卡罗别墅、麦格理花园、塞纳维拉、纳帕溪谷……这些地方其实都在北京。“温哥华森林”位于昌平区北七家镇东沙各庄,“温莎大道”地处朝阳国贸的光华路,“DBC加州生活区”则在通州。有人统计,房地产商热衷的洋地名主要来自美国、意大利、加拿大、英国、德国、法国等国,来自发展中国家的地名几乎没人挪用。

    国货穿“洋马甲”的现象在什么领域最严重?调查显示,排第一的是“服装”(78.8%),其次是“化妆品”(66.0%)。接下来依次是:家具(48.3%)、汽车(35.2%)、日常用品(34.5%)、食品(34.3%)、餐饮(29.2%)、公共设施(11.8%)、房产(10.5%)。

    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孙凤认为,给品牌取什么名字,和这个领域的消费群体也有关系。服装之所以成为最严重的领域,可能是因为它主要针对的群体是讲究档次或时尚的中青年人群,他们尤其喜欢洋品牌。

    在大众眼中洋品牌意味着:质量好、有档次、奢侈

    广州某服装企业形象设计部员工张兰告诉记者,他们每次召开部门会议,议题大都是现在国外流行什么样的成衣概念,以及如何把这些洋概念应用到产品上。

    张兰透露,服装业中很大一部分利润,就来自厂商给产品贴上的洋标签。一贴上这些标签,服装身价立刻翻倍。“每年有那么多新款式,其实不就是名字不同吗?要是没有时髦的洋标签,哪个消费者会心甘情愿地埋单?现在卖服装其实就是卖洋概念。”

    为什么国货喜欢穿“洋马甲”?70.0%的人认为原因是社会崇洋媚外心理严重;62.9%的人认为是因为国产品牌对自己没有信心;52.2%的人认为原因是对虚假夸大宣传缺乏有效监管;47.3%的人认为是因为一些人财富来得太容易,“只买贵的不选对的”;43.4%的人认为是因为本土品牌总出问题,只好改头换面。

    上海某高校青年教师徐冉承认,随着生活水平提高,自己会越来越多地购买洋品牌,“就好比夸一个人‘洋气’到现在还是褒义词一样。年轻人喜欢追求档次和时尚,也都追求高品质的‘洋’生活。因此,只要价钱能接受,我肯定选洋货。” 

    “80后”女孩杨娇龙也坦言,选化妆品时,她青睐进口品牌。因为一般进口化妆品都有检疫合格标签或证明,她购买时觉得放心安全。

    在大众眼中,洋品牌意味着什么?调查中,排名前三的分别是:质量好(46.8%)、有档次(42.8%)、奢侈(33.2%)。接下来依次是:时尚(33.0%)、技术含量高(31.2%)、身份地位的象征(27.4%)、安全放心(27.0%)、规范(24.9%)。

    孙凤认为,国外的很多奢侈品品牌,在一些人看来是阶层、身份的象征。国货穿“洋马甲”,归根到底还是利润驱使。目前监管不严,消费者又没有辨别能力,所以我们需要专门机构进行监管,尤其是对取了洋名字的品牌。企业一定要明明白白地告诉消费者,产品是哪儿制造的。

    “经济强势必将带来文化强势,这不仅仅是国人崇洋媚外心理作祟。”张兰说,很多日韩品牌在品牌推介早期也经常以英文示人,比如sony(索尼)、samsung(三星)、toyota(丰田)等,都取得了很好的品牌效果。“这些品牌用英文只是为了打开市场,而不是冒充外国货,产品质量也的确很过硬。但我国很多企业并不是抱着打开国际市场的想法,完全就是‘忽悠’人,导致市场乱象丛生。” 

    陕西省宝鸡市某汽车配件公司职员邢星认为,国货穿“洋马甲”是对自己实力不自信的体现。他发现,现在很多二线电脑硬件厂商生产的配件,都会取一个洋名,宣传自己用的是国外技术的芯片,其实都是中国制造。

    “这些厂商自己也明白,这种误导消费者的做法都是暂时的。用‘洋马甲’,他们就没有长期发展的打算,要么是进行原始积累再期转型,要么就是只打算做短线、投机取巧,赚一把就跑。”邢星说。

    57.4%的人认为应鼓励国产品牌取中国式的名字

    孙凤认为,国外在品牌的生产、制造、保护上,已有了多年的积累。比如奔驰车、路易威登包等,都形成了独特的文化价值。像家具、耐用消费品等,国内产业的发展时间并不长,还很难积淀成一个成熟的品牌。“俗话说三代才能形成一个贵族,品牌的形成也是这样。没有长时间的积累,硬充贵族,只能成为暴发户。”

    如何应对国货穿“洋马甲”的现象?调查显示,78.1%的人认为应发展本土品牌,加强“中国制造”的底气和自信,72.2%的人表示消费者应树立理性的消费观念,64.8%的人认为应对企业的违规行为严加处罚,还有57.4%的人认为应鼓励国产品牌取中国式的名字。

    南京市审计局公务员林燕飞说,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如果借用了洋名,就会更缺乏研发的动力,只会采用国外的核心技术。所以,对坚持民族文化的品牌,政府要大力扶持,媒体要注意导向,社会也要多一些支持。

    北京大学华人企业研究中心副主任杜烨认为,国货穿“洋马甲”现象正在成为明日黄花。“品牌是一个国家经济实力的体现,品牌背后也包含着文化。改革开放初期,很多国内品牌需要用洋名字来提升自己的价值,但是随着国内企业越来越多地与国际接轨,全球化的浪潮会直接遏制‘洋马甲’投机取巧。”

    在质量差不多的情况下,买东西时消费者愿意选择本土品牌还是国外品牌?邢星说,在同样价格的情况下,他愿意选择国外品牌,毕竟他们的检验标准更严格。但事实上这种情况并不多见,国内产品通常会有价格优势,自己会更青睐。

    本次调查显示,对这一问题,只有19.3%的人选择国外品牌,40.4%的人选择本土品牌,37.7%的人会视情况而定。

96.4%公众力挺国务院对“三公”
公开不合规部门严厉问责
91.1%受访者感觉国货穿洋马甲现象普遍
坦桑尼亚人凡事求稳
石家庄科技信息职业学院
三金西瓜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