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80年代,我在唐山读中专时,每个班都会订中青报。其他班的报纸,领回来一天就不知所踪。而作为班里的团支部宣传委员,我会每天把报纸找回来,用文件钉装好。
自己亲手装订的报纸,我自然钟爱有加,生怕报上的文章被别的同学偷偷剪去。就这样,每月都有厚厚的一本。一学期下来,中青报全部完好地保存着,成为班里传阅率最高的课外读物。每到假期,我都会捎上一本,带回家仔细品读。
中专毕业后,我来到团市委工作。从宣传报道干事到团刊的主编,从每天读报、熟悉很多记者的名字,到与他们相识,再到成为整个报社的“铁杆儿朋友”,我和中青报越走越近。
后来,成为记者四处奔波后,我才真正体会到,读中青报给我带来的益处。中学时,老师曾说,语文教学是让学生掌握四项基本功,即听、说、读、写。现在看来,这也是我一直在努力学习的四门功课,是我与中青报每天的必修课。
首先是听。从不同的渠道获取不同的信息,尤其是百姓的心声,听好的,也要听坏的。经过分析整理后,提供给报社或政府相关部门,写成新闻稿或者提案和建议。几年来,我已向省市有关部门提交了上百项提案和建议。其中不少还获了奖,得到相关部门的支持。
其次是说。说真话,说实话,不说空话、假话和套话,这也正是中青报的品格。把实情、百姓困难、社会矛盾讲出来,用新闻报道的力量去督促解决,做有利于社会和谐和稳定的事情。比如,我本人曾在市政协会议上多次提案,呼吁帮助贫困聋儿,让他们走出无声的世界。
其三是读。在基层岗位不仅要读他人、读社会,更要读自己。从日常新闻到《特别报道》,从《青年话题》到《冰点周刊》,中青报的记者,把青春、激情、睿智、理性融入笔端,让人读出了其中的分量、力量、度量,也让我更加懂得自己的职业和手中的笔。
其四是写。写出带响儿的新闻,写出有分量的报道,写出自己的风格,是我一直追求的目标。从本地到外埠,从文字到图片,在尝试写给地方报后,我也开始写给中青报。纪念唐山地震二十周年时,中青报为我开设了《我与唐山二十年》专栏,影响很大。
坚持每天做这“四门功课”,让我这个中专生在新闻的道路上不断前进。12年里,我相继成为高级记者、省高层次人才,获得多项荣誉,事迹被多家媒体报道。回首过往再看今夕,自己的这“四门功课”还有很大不足,但我心中有底,因为我有中青报一路陪伴……
(作者系河北省唐山市广播电视台高级记者、唐山市政协常委)
“寻找《中国青年报》金牌读者”活动正在进行中,参选材料请发送电子邮件至cydreader@163.com或邮寄至:北京市东直门海运仓2号中国青年报社发行部收,邮编:100702。详情请登录中青在线www.cyol.net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