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才,你把晚会的节目单排一排”;“有才,你过来把网络室的电脑病毒杀一遍”;“有才,你帮助立功战友拟一份报喜家信”……在武警湖北总队三支队八中队,“有才”是“最忙”的兵。
“有才”真名蒋友财,自从看了赵本山的小品,大家就开始叫他“有才”。“就姑且叫这个名字吧,一好听,二好记。” 蒋友财想得很开。
当兵6年,“有才”连续3年被评为优秀士兵,两次荣立个人三等功。靠自学,他拿到了成人自学考试本科文凭,还编撰了《士兵的足迹》、《部队有我能发展》等3本书。战友们爱找他帮忙:“‘有才’能力强,办事认真,任务交给他,放心!”
“既然我有才,那就把连队的文书位置让给我吧!”“有才”个子不高,但敢于毛遂自荐。可有的战友不服气,说他“自不量力”。
当文书得有两把刷子,一切靠实力说话。
春节,一位老将军来中队与官兵们一起迎新春,在迎春晚会上,将军想考考中队的80后、90后小伙子们文化学习的真实水平,随即出了一副上联:“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川终属楚。”
将军笑眯眯地说:“这是一副名联,出自名人之手,上联包含一个典故,谁来帮我对对?”中队战友们大眼瞪小眼,挠破头皮,也想不出来。这时,蒋友财刚好从饭堂打扫卫生回来,听说了,一进门他就高声喊道:“让我试试!”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有才”话音刚落,将军第一个拍手鼓掌。当即,将军又出一联: “东启明西长庚南箕北斗,谁是摘星手?”
“有才”环顾了一下晚会现场,灵机一动,答道:“大编钟小土埙长箫短笛,我为知音人!”将军惊讶地问他怎么对的,“有才”说,看着战友们手中的箫和笛子,想起家乡随州的编钟,就答了出来。听完解释,将军连连拍手:“有才!有才,真有才!”这一下,将军和士兵交上了朋友。春节过后,“有才”当上了中队的文书。
但蒋友财知道,当文书就是当中队党支部的秘书,光凭对几副对联难服众。
从此,“有才”就把根扎在文书岗位上,一干就是四年多。在中队收集资料、上报材料、传达文电、管理图书、计算机网络维护等繁琐工作他都要做得细而又细,干得有声有色。
一次,总队首长到支队检查,指导员要到支队递交汇报材料。汇报材料拟好后,“有才”发现其中有几个数据被夸大了,要求核实。指导员担心时间紧急,要误事,命令他直接打印。可“有才”哭着只认死理儿:“从我手里出的活儿,一个错误不能有,我要对支部负责,对中队负责。”
于是,“有才”抓紧时间进行核查修改。由于误时15分钟,指导员后来受到了上级批评,但是上级检查通报下来后,中队建设数据汇报准确,获得了第一名。这一下让指导员对他更是刮目相看。
文书工作离不开计算机,刚开始时,“有才”曾因在农村干农活儿过多,手指极不协调,只能单手击键盘,战友们戏称他“一指神戳”。战友们的称谓成了他苦练的动力。冬天,天越冷他越要练指法;夏天,温度再高,他每天也要抽1小时泡在计算机前钻研操作。那段时间课件制作、计算编程、网站维护、软件运用、文图排版设计他样样都想学,都想试。一年下来,战友们重新赐予了他一个好听的绰号:“键上飞”。
中队有一台DV摄像机,平时训练、学习、处突或是开展文娱活动,大家都不忘拿出来录一下,结果都是“一录了之”,素材带随后就进了仓库。
这被“有才”看在眼里,他从网上下载“会声会影”软件,认真研究操作,在中队建立了《镜头中的你我他》视频驿站,把战友们在部队的美好时光记录下来供大家时时观看。老兵退伍时,“有才”将战友们的镜头整理后刻成光盘赠送给老兵,让老兵一辈子记住美好的军旅生活。对此,老兵们又称赞他:做事情比领导都精,想问题比女人都细。
在支队荣誉室里,有一座造型优美的奖杯,这是“有才”和战友们为支队夺得的荣誉,由他编排和主演的小品《战士家信》在总队的文艺汇演中获得了文艺类一等奖。
为此,战友们又给他编了一句顺口溜:警营有个蒋友财,当兵建功有六载,文武兼备样样通,以队为家成有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