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2011年08月05日 星期五
中青在线

被空头的收据,被变味的慈善

胡印斌 《 中国青年报 》( 2011年08月05日   02 版)

    中华慈善总会日前曝出“免税发票门”。4月15日,尚德电力控股有限公司向中华慈善总会出具了一份《捐赠书》,承诺向中国版权协会教育委员会捐献价值1500万元的太阳能电池组件。在没有收到捐赠品的情况下,版权协会教委会开出了收据,随后,尚德公司即从中华慈善总会获得了1500万元的免税发票。此后,捐赠物却迟迟没能到位,而相关三方之间,也陷入了纷争之中。(《京华时报》8月4日)

    这一事件仍在发酵。捐赠方尚德公司认为受赠方运作不规范,甚至存在变卖捐赠品的行为,因此决定绕过版协教委会,直接向学校捐赠;而受赠方版权协教委会则指责捐赠方附加过多条件,捐赠“已经变味”,云云。至于仅依据一纸红头支票就开具免税发票的中华慈善总会,则一脸无辜,声称要索回免税发票。既然相关各方好像都正义在握,那么,受到伤害的,只能是慈善本身了。

    这一事件所呈现出来的是一种整体性的“拧巴”,哪一个环节都不顺畅,哪一个环节都有一肚子的委屈。某些操作也表现出令人惊诧的超前性:没见到实物即开具收据,只看到收据就开具免税发票……这显然有悖常理。有关各方均没有严格按照慈善捐赠的相关规定进行操作,捐赠方和受赠方互相指责对方追逐利益,而慈善总会也并没有严格履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赠法》相关规定,草率出具免税发票,颇有失察、失职的嫌疑,很让人怀疑,率尔开票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取部分“费用”。这一系列行为之所以能够在“拧巴”中顺利完成,不过是利益作祟罢了。如果有关各方的利益得到了满足,自然相安无事;而一旦这种平衡、这种心照不宣被打破,就剩下了相互指责的一地鸡毛。

    切不要把这三方的指责、攻讦当做一出闹剧来看待。其间所透露出来的点滴信息,尽管真真假假、亦真亦假、真假难辨,但是,依然让公众部分触摸到了时下一些所谓公益捐赠的真相所在。在此类捐赠行为中,主导各方的,其实是各自的利益,这种利益可能是隐性的,也可能是显性的,甚至还可能是赤裸裸的交易。至于慈善的本真意义,则往往在这个过程中被模糊、淡化,乃至完全忽略。

    因为利益而纠结在一起的联合体,注定是脆弱的,经不起丝毫风吹雨打。其内部也缺乏真正的磋商、协调机制,一旦利益失衡,立马崩盘。随之坍塌的,还有公众对于慈善的信任。而这一点,尤其让人痛心。

    此前一个郭美美事件,已经严重损害了公众对于红十字会的信任,眼下,中华慈善总会又曝出“免税发票门”。看来,公益慈善捐赠光鲜的外表之下,确实隐藏着诸多让人不安的东西。而信任一旦流失,这些年来刚刚有些眉目的慈善必将遭遇重挫。事实上,“现世报”已经开始,媒体报道,郭美美事件后深圳红十字会1个月只收到捐款100元。那么,信任如何恢复?道理其实很简单,去除附加在慈善上面的那些利益因子,加强监管,让慈善回归慈善。

“要钱不要命”要的是别人的命
“少杀慎杀”的前提是“当判必判”
居民收入增速跑赢CPI,你信吗
“翻案”诉求不能简单类比
被空头的收据,被变味的慈善
什么都可以山寨
2792元,谁家的路牌这么贵?
真相正随着油污飘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