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2011年08月15日 星期一
中青在线

“明星村”的陨落

本报记者 田国垒 《 中国青年报 》( 2011年08月15日   07 版)

    据多位新华村村民称,早在“农业学大寨”、“割资本主义尾巴”等极左思想盛行的上世纪60年代,新华村就出现了村办企业,“村民们白天下地干活儿,晚上偷偷地编柳条筐,还成立了小五金厂生产钥匙链。”

    1973年,新华村成立了电子五金厂,率先在国内开始生产恒温控制器。当时一个工人的月工资还不到20元,可一个恒温控制器就可以卖到70多元,而且“成本材料便宜得一塌糊涂”,凭借此项丰厚的利润,新华村迅速富了起来。“当时就是远近闻名的‘明星村’,在整个江苏省可以与华西村媲美”。

    村办企业带来的丰厚收入激发了村民将企业做大做强的愿望,为了筹办更多的企业,村民挑土填平洼地,各家各户掏钱集资,甚至把分到的责任田都交给了村集体盖厂房。

    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新华村陆续成立了多个专门生产家电制冷配件的企业,并注册组建了常恒集团,集团产值逐年扩大,到2000年已达数亿元人民币。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生前曾到新华村调研,并欣然提笔写下“新华村”和“中国常恒,配套巨人”的题词。如今,“新华村”3个大字仍刻在了村口的大石上。

    如今的新华村仍顶着“全国农村现代化建设试点村”、“全国创建精神文明工作先进村”、“全国农业旅游示范村”、“全国绿化造林千佳村”等诸多光环,村庄里有宽敞的柏油路、规范的小区、富丽的宾馆、绿树成荫的公园和塑胶篮球场,但村集体和村民的日子已大不如前。

    在村办企业最红火之时,新华村村民可以享受到上小学免费、看病免费、吃水免费等“八项免费”,可如今,各个项目都需要村民自掏腰包。

    一位村民称:“一对夫妻都在企业上班,两个人加一块儿的年收入还不到3万元,养个孩子都困难。”

    一位村干部介绍,现在新华村的收入主要有3个来源:土地、厂房的租用费,企业改制后村集体遗留下来的资产和将部分净资产转为借款收取的利息。

    “一年下来,我们可以有1200多万元的收入,但是目前我们村开销很大,民生负担很重,2010年交的社会保险费、包括老年人的补贴一共花了2700多万元,今年还要承担1500多万元,再加上行政开支,总之已经入不敷出了。”

    “新华村和常恒集团的发展是整个新华村人艰苦奋斗的结果,是从做钥匙链、编柳条筐一点点做起来的,不是金华友一个人的功劳,我们几代人的努力怎么一夜之间就成了他自己的呢?我们实在想不通。”一位村民说。

    “现在很多村民问我,以前我们跟着你们干企业吃了那么多苦,现在怎么不管我们了?这个问题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回答。”一位新华村的老书记黯然地对记者说。

 

    相关文章

    “明星村”巨额资产如何落入“第一家庭”囊中

    “到时候出来了再和你们算账”

    镇党委副书记为何成了“非国家工作人员”

“明星村”巨额资产如何落入“第一家庭”囊中
“到时候出来了再和你们算账”
镇党委副书记为何成了“非国家工作人员”
“明星村”的陨落
首度证实被招录者为本院职工子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