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2011年08月16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独立书评

并不耀眼的美国梦

张伟 《 中国青年报 》( 2011年08月16日   10 版)

    美国人最让中国人羡慕之处,恐怕就是有一个“美国梦”。

    正因梦想大量破灭而惶惑的中国人,难免对那个号称人人有机会追求梦想的国家又羡又妒。移民成为风潮,不能移民的,让孩子出去读个书总不是坏事。2008年黑皮肤的奥巴马成为总统,美国梦风潮成为国内报刊要闻,许多人开始琢磨:咱中国人什么时候能有个“中国梦”?

    问题是,美国梦是什么,这始终是个模模糊糊的话题。梦想,在汉语语境里通常是美好的、遥远的,意味着与现时生活截然不同的境况。

    上世纪60年代中期,美国人斯特兹游历全国,访问形形色色的家庭,并最终写出《美国梦寻》这本名著时,美国梦在他笔下是另一种样态。

    这种“梦想”看起来简直让人失望。在那些接受他采访的雇佣枪手、乡巴佬或者普通社区里的穷家女眼里,梦想经常是:有辆车子,有几个健康的孩子,有座房子,等等。

    当然,个人的梦想总是不同的,它也包括让自己的孩子成为奥巴马这样的宏大志向。但简而言之,在这种语境里,美国梦的本质,在于生活本身,在于依靠个人的勤劳,追求一种“还不赖”的生活。

    由此,这样的梦想,少了点儿玫瑰色的远方情调,多了些世俗的琐碎平凡。也许正因此,对“美国梦”的追求才被渗透进普通美国人的日常奋斗里。他们为生活奋斗,就是为梦想奋斗。

    这在我们听来是有些不可理解的。很多时候,我们是将“梦”区隔于普通生活本身的,是那些普通生活里达不到的地方。

    正如上世纪80年代那些离开中国赴美国留学的人一样。对他们中的多数人来说,在美国求梦的过程,无异于将对未来的飘渺想象逐渐沉落在具体生活中的过程。有时候,这一过程里充满了失落和无奈。

    《中国人的美国梦》的作者、化名“水光”的华裔学者,是这群人中的一员。这本最近出版的书其实写成于十几年前,当时,“海归”正成为潮流,大批海外留学生开始回国谋求前途,水光也回顾自己多年在美国求学的生活,感慨良多。

    那是个中美隔绝多年、刚刚互通有无的年代。第一次坐上国际航班抵达美国的人年纪通常已经不小,英语很差,对美国毫无理解。他们几乎是一下子就被抛进了一个陌生的文化里,经受着生活的困苦和精神的纠结。

    在他们的生活里,梦想是被贫乏窘迫掩盖的。不知道多少人有过端盘子劳累不堪,或者因为租到的房子太破而长吁短叹的经历。很多人甚至要花费很多时间,来解决语言问题。有一个与水光一起留学、后来在北大教书的教授觉得,他在英语那么差的情况下还拿到了文科学位,真算个奇迹。

    一些人在中途回到了国内,另一些人,则在读完书后“幸运地”留在了美国。从这时候起,追寻美国梦的过程才算真正开始了。

    美国梦展现在他们面前,看上去是衰败不堪的。比如,找到一份工作本身并不容易,但当雇主们将这些本以为很优秀的员工叫来谈话时,则常常大失所望:很多人连基本的交流都有问题。

    再比如,在国外生几个孩子,原本也是很多人计划中的事。但是,与在国内同步发展的人不同,这些留居美国的知识分子,不得不在生下孩子以后,还挤在与别人合租的房子里,在众目睽睽和孩子的哭闹声里,憧憬以后的好日子。

    美国梦的本原,就这样展现在这些人面前。事实上,很难说他们自己是否能感觉到自己是心怀梦想的——梦想是,将来自己有房子,有车子,能够过上并不这么狼狈的生活。

    仅此而已。这些当年憧憬不已的留学生,许多都充满失落感。少数成功者也许过上了光鲜亮丽的生活,但对剩下的大多数来说,为生活奋斗才是他们日常面对的挑战。

    而这正是“美国梦”最真实的样貌。在到达美国十年以后,这些中国人所追求的梦想,终于融入美国社会里多数人追求的梦想。

    那是一种真实但绝不耀眼的梦想。也许正因为如此,它才能成为大多数人都有机会实现的梦想。

伦敦骚乱 书店安然
灶上没胡吃 灶下常乱想
并不耀眼的美国梦
杨宪益:在癫狂中安宁
在价值观混乱的年代寻找安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