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日,广州市白云区新市街第五选区举办区人大代表正式候选人和选民见面会。选民在提问中表现过于“含蓄”,现场一度沉默将近5分钟。“下面是自由时间。”受到主持人开腔鼓励,选民陆续抛出基建设施缺乏、看病贵、环境污染等民生问题,见面会的提问环节如“接访日”,3位正式代表候选人提前“练兵”。(《南方都市报》9月5日)
借助“见面会”这个平台,候选人出场“亮相” ,宣传自我,展示自我,接受选民的“测试”。选民们可以一睹候选人的风采,了解其应变能力、沟通能力、协调能力……换个角度看,“见面会“也增强了候选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作为展示法律权威的一种仪式,这样的“见面会”体现了候选人对选民和法律的的尊重;作为一种教育手段,它有助于培养人大代表全心全意为选民服务的理念。不过,一些“见面会”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
以白云区新市街第五选区举办的“见面会”为例,在选民提问的环节,尽管主持人多次重复提醒,但现场依然沉默了五分钟。尽管程度不同,其他选区的“见面会”同样出现了选民不会提问的情形。黄花岗街第9选区的见面会后,一位代表候选人跟记者说:“我们的选民们没有接受过训练,感觉多数人是不敢说话的,比较‘羞涩’。”在笔者看来,这番话虽有一定道理,但不够全面。
如何才能让选民们敢于说话,且能问到点子上?首先,需要在“会”外多下功夫。其中重要的一条是,加强会前的组织和发动工作,在见面会之前,引导、发动居民代表征求民意。这样,再向代表候选人发问,就能够既有一定深度,又有相当的代表性。
根据规定,“见面会”提问内容主要是候选人当选代表后如何履职、发挥代表作用。但如何问、问什么,大有考究。白云区新市街第五选区“见面会”上,选民纷纷摆出具体的民生问题。候选人参与到讨论中,并为居民出谋划策。这启示我们:选民结合选区的实际的问题,向候选人发问,将“见面会”变“接访日”倒也不失为一个好办法。此外,“见面会”不妨增设一道问题讨论程序,让出席见面会的候选人围绕同一民生问题,畅所欲言,有序交锋。使各候选人的观点都亮得很彻底,表达得很全而,将其利弊长短充分地暴露在选民面前。
年初,浙江省约3万个村将陆续进行村级组织换届。在此次换届中,该省推行“先定事、后选人”和“三项承诺”制度。据介绍,换届选举前,各村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及本村实际,制订3年发展目标和具体工作任务,要求候选人或自荐人围绕这些目标和任务,在衡量自己的能力后再参与竞职(《人民日报》1月19日)。浙江省在村级组织换届选举中,实行候选人以既定事项为内容,向党员群众公开承诺任职设想、目标打算和措施办法,让大家来评判谁更有本事、更能务实干事,再举行选举大会,选择自己满意的人。此举使得竞争方式由“幕后活动”变为公开竞选,更重要的是,把承诺方式由过去的承诺做什么,变为现在的承诺该怎么做。这种方式,亦可用于人大代表候选人的“见面会”上。倘若在精心组织下,结合选区实际,集中选民提出的带共性的问题,让候选人分别回答,承诺做什么,该怎么做。这样,同样能有效避免出现候选人信口开河、非正常的承诺,以及 “选前乱承诺、选后不作为”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