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1年09月08日 星期四
中青在线

83.2%受访者确认现在社会谣言很多

谣言为何泛滥,73.1%的受访者归因于权威部门不能及时发布准确信息

本报记者 向楠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1年09月08日   07 版)

    漫画:唐春成

    从“抢盐防辐射”到“各地将发生地震”,近年来,各种谣言层出不穷。前不久,被多家媒体报道的国家调整年终奖个税征计方法的信息,最终也被证实是一条谣言。有人感叹,谣言如今已无孔不入,造谣都造到了中央国家机关的头上。

    近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和网易新闻中心,对1714人进行的在线调查显示,83.2%的受访者确认现在社会谣言很多,其中34.4%的人表示“非常多”。

    受访者认为谣言最常见的传播渠道是“网络”(85.8%),其他依次是“生活中的口口相传”(58.6%)、“手机短信”(53.6%)、“电视”(30.2%)、“报刊”(24.3%)等。受访者中,“80后”占45.6%,“70后”占35.1%。

    谣言泛滥,73.1%的人归因于权威部门不能及时发布准确信息

    玩了一段时间微博,北京市某高校研究生郑海(化名)发现,微博上的谣言非常多,有的把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等信息都描述得非常详细,还会配上几张挪用或造假的照片,一般人很难区分真假,让人防不胜防。

    郑海坦言,他自己就转发过一些编造得非常“完美”的谣言。他说,一些重大事件发生时,由于非常想及时了解相关信息,常规渠道中的信息又比较少,他就会守在微博上,等着网友公布事件的最新消息。等待信息时心情迫切,加上网上信息往往数量多、更新快,其间,就不免会受到一些谣言的误导。“网上也有专门的辟谣帖,但几乎所有辟谣帖的转发、跟帖数量都远远小于谣言帖,可见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还是谣言更具吸引力。”

    民意中国网网友王女士也是谣言的受害者之一。她告诉记者,年初发生“抢盐风波”时,她一听到消息,就马上给亲友打电话让他们买盐。“老百姓很多时候很难作出准确判断,当缺乏权威信息源,谣言又和自身利益密切相关,当然要‘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了。”

    调查中,17.9%的受访者承认传播或转发过谣言。56.2%的人表示,在事实真伪还不明确的时候,不会转发消息给朋友,但也有17.0%的人表示会转发,18.9%的人表示不好说。

    为什么谣言能广泛传播?调查中,受访者给出的首要原因是“权威部门不能及时发布准确信息,致使信息不透明”(73.1%),排在第二位的是“从众心理所致”(58.6%),排在第三位的是“大多数人对谣言缺乏判断能力”(58.3%)。

    其他原因还有:“一些媒体传播不负责任”(56.0%),“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推波助澜”(50.1%),“有些谣言一定程度上符合人们的心理预期,人们愿意相信并传播”(49.5%),“一些人缺乏对真实世界的认识,不具备常识判断能力”(47.8%)等。

    中国政法大学副教授吴丹红,是微博上民间网络辟谣组织,“辟谣联盟”的发起人之一。他指出,网上谣言之所以如此泛滥,一方面是因为很多造谣者各怀鬼胎,想要浑水摸鱼;另一方面,有关部门对一些事件的处理,让网民产生了较差的心理感受,使他们更倾向于去相信谣言,给谣言提供了生存空间。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胡泳指出,一般来说,谣言往往被看作是虚假信息,但它也是公众在信息不透明的情况下,获取信息、形成共识的重要方式。谣言传播的效果取决于事件本身的重要性以及真相的模糊性,也就是说,事件本身越重要,信息公开得越不充分,谣言越可能得到充分传播。

    “在新媒体的作用下,谣言的传播也从传统的口口相传模式,演变成了新型的网络传播模式。”胡泳说,网络的匿名性,使谣言来源不确定的特点被进一步加强。此外,当人们从网络或手机短信得知谣言,他们往往会将消息告诉亲友,使谣言在人际网络中以传统方式继续传播,这样一来,谣言的传播方式就更为多样,传播效果也更为明显。

    要杜绝谣言,网民在转帖评论时就要有警惕心理

    一名民意中国网网友留言,现在传播得最广的谣言基本都是与收入差距、官员腐败、官民冲突等话题有关。谣言之所以泛滥,是因为它一定程度上符合了部分公众的心理预期。所以现在最大的问题不是老百姓不能分辨谣言,而是他们在事实真相不明确时,往往会倾向于选择相信谣言。

    胡泳说,由于当下很多政府部门都实行重大事故“一票否决制”。所以一有事故发生,部门第一反应通常是封锁消息,争取消除影响的时间,但这样往往会陷入自我矛盾的境地——一方面,它们对包括谣言在内的信息都采取压制态度;另一方面,正是由于封锁消息,谣言才有了滋生的土壤。对于谣言,如果完全采取封锁和压制的方法,只能是越封锁,谣言越多。

    那么,如何才能有效地制止谣言?调查中,支持率最高的措施是“谣言止于公开透明,权威部门应及时发布准确信息”(81.6%)。65.9%的人认为“谣言止于智者,人们应该提升判断力,学会甄别”,53.7%的人表示“对于别有用心的造谣者应该坚决打击”。

    吴丹红认为,要杜绝谣言,首先,网民在转帖、评论时要有警惕心理,冷静判断帖子内容的可信度后再发表意见、进行传播;其次,有关部门也应实时发布事故的全面、真实信息,以充分的证据和细致的说明来回应质疑,让谣言止于公开透明。

    胡泳指出,只要官民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不消除,老百姓对谣言的热衷程度就难以降低,所以,制止谣言的关键在于填平老百姓与相关部门间的信息鸿沟。

    “政府说什么老百姓就信什么的时代已经过去了。现在很多人都习惯性地认为,发生事故后有关部门一定会掩盖真相。‘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在思考如何制止谣言的同时,我们也许更应该思考,在未来如何重建有关部门在老百姓心目中的公信力。”胡泳说。

本报记者 向楠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1年09月08日 07 版)

国家助推微型企业发展或可提高大学生创业率
83.2%受访者确认现在社会谣言很多
一味谴责惩戒医务人员也会增加患者风险
网友建议开展“还教师尊严”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