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刘世昕)近年来,老百姓都有这样的感受,明明天空灰蒙蒙的不见蓝天,也没有白云,但环保监测数据却显示,空气质量达到优良标准。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矛盾?问题的核心是,我国空气质量的评价标准不完整,缺乏对灰霾天气的评估。环保部有关负责人近日称,该部将要求环保模范城开展对灰霾数据的监测。
在日前举行的环境与发展论坛上,环保部副部长周建透露说,“十二五”期间,国家将对大气、水、土壤、噪声等环境质量标准进行从重新评估和修订。
周建特别指出,当前,公众对大气环境质量的感受与环保部门监测的指数不一致,过去4年来,环保部门一直在进行研究,准备对一系列环境指标进行完善,增加科学合理的环境评价指标,完善环境质量监测网络,优化并增加环境监控点位,改进环境质量评价方法。
具体到空气质量标准的修订,环保部污染控制司司长赵华林说,首先应该从造成灰霾天气的PM2.5入手。
专业术语PM2.5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关,是指直径小于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这些小小的颗粒上附着大量有害物质,能穿过鼻腔中的鼻纤毛,直接进入肺部,甚至渗进血液。目前已经有科学数据证明,PM2.5与肺癌、哮喘等疾病密切相关。
PM2.5也是形成灰霾天气的主因,而过去我国的空气环境质量标准中没有PM2.5。据介绍,将PM2.5列入空气质量指标进行监测,技术上不存在问题。
环保部污染控制司司长赵华林说,环保部已要求享有环保模范城称号的城市要率先安装PM2.5的监测设备,带头监测PM2.5。
“人民群众深受污染之害、苦不堪言,而监测数据喜气洋洋、自说自话。”几天前,在环保部的一次会议上,该部部长周生贤用这样的话语痛批监测数据与群众感受脱节。他提出,要避免出现监测数据与群众感受“两张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