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两个贫困县成为新闻主角:一个是国家级贫困县湖南娄底新化县,为投资5000万元建设寺庙景区,强令各村筹集资金,未完成捐款指标的村强扣水利建设款充当捐款;另一个是陕西宁陕县,从今年秋季开学起,该县所有学龄前儿童免费上幼儿园,继两年前实现12年免费教育之后,该县又率先实现从学前到高中的15年免费教育。
新化县建设大规模的寺庙景区,也许是苦于没有好的经济增长点,这一性急就容易冒进,需要投资5000万元,缺口在3000万元以上,实际付给施工方的只有几百万元,以至于施工人员纷纷撤退。当地政府要使一把劲儿,但他们可想的办法有限,只有在本县范围内,可凭政府权威使一些蛮力。但一强制捐款,就违了规,乡、村干部不高兴,老百姓更不高兴。
新化县在景区建设上不自量力,对景区未来效益的估计也没表现出审慎性。景区所在地非名山胜景,也无吸引人的历史渊源,人为地造些寺庙,对游客的吸引力堪忧。之前,很多地方在拓展经济增长点时也大打旅游牌,抓住一点由头就大兴土本,寺庙故居之类大量出现,可因为名声有限而打不出去,光顾者仅限于本市县居民,结果自然是经营惨淡,大量投资打了水漂。
宁陕县没有展现出大振经济的雄心,却表现出了为民惠民的诚意。一个农民年人均纯收入不足3800元的贫困县,却让他们的孩子从幼儿园到高中毕业都享受免费教育,老百姓也获得了真正的实惠。虽然宁陕县对教育的投入占了财政收入的近四成,但他们毕竟还能付得出,只是其他方面要省一些。
更重要的是,宁陕县的决策,其效果是值得期待的。孩子上学少花钱,老百姓获得实惠;改善了教育,提高了当地文化水平,投资和发展环境得到改善,为经济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基础;而且,当地政府诚意为民,务实求实,更容易取得人民信任,更让人愿意合作,说不定就能为当地赢得发展机遇。
同为贫困县,财力都十分有限,让有限的钱用在刀刃上,让政策发挥最佳效用,这是贫困县面临的共同课题。其中,首先是要解决为谁发展的问题。把钱大量投到教育上,让老百姓的子女都能接受教育、接受好的教育,不管怎么说,都是老百姓获益。而投建经济项目,当然也可能是为百姓谋利益——经济发展了,政府有钱了,才能更好地为民办事。但搞经济项目,很容易搞成政绩工程,也容易产生权力寻租机会。
其次,是如何发展的问题。锐意进取,大胆开拓,固然值得鼓励,但一定要脚踏实地。一时做不了大事,不如做一些实事。政府有责任推动经济发展,但政府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更应体现在建好基础设施、改善投资环境上。研究表明,在具体经济发展项目的决策中,政府的效率远低于市场主体,这一点在现实中也很容易看到。
当然,无论做什么,无论怎样做,作为政府,必须尊重规则。再高尚的目标,也必须在既定规则下行事。如果政府不守法,老百姓又怎会尊重法律的权威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