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次不同寻常的基层调研。
6月30日上午,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领导带着该州各区县主要负责人,到武警凉山州支队的10多个县中队蹲点搞调研。
一天之内,他们进班排、上哨楼,分片包干、现场办公。最终,26个需要整改的执勤目标、89处执勤隐患和125个建设计划敲定完成时限。
地方领导到武警中队蹲点调研,这是件新鲜事。“新鲜”的背后是武警四川总队对警民融合式发展的探索。
思想共识、资源共享、人才共育、机制共用,“四共模式”让武警四川总队的探索尝到了甜头,也为四川省创新社会管理模式作出了贡献。
7月24日,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绵阳市政法委和武警绵阳支队签署了《共同使用综合训练基地协议》。笔者看到,在这座现代化训练基地的大门口挂着“武警绵阳支队教导队”、“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综合训练基地”、“绵阳市政法系统训练基地”、“绵阳市应急综合队伍训练基地”4块牌子。走进大门,塑胶跑道、器械训练场、综合障碍场、射击训练场、网络学习室等一应俱全。
据悉,该训练基地由政府划拨土地,武警、政法等部门共同使用,由武警管理。一个基地,几块牌子,几家共用,真正实现了“资源占有最小化,发展效益最大化”。
这一资源共享模式迅速引发了“蝴蝶效应”。目前,该总队已在绵阳、乐山、德阳等地建成8个“综合训练基地”,还有13个正在修建。
许传衡是“人才共育”的受益者。这个执勤一线舍身忘死的处突英雄、优秀班长,刚刚脱下军装就进人政法队伍,成为公安局乡镇派出所的一名“片警”。
近年来,四川警地双方领导在研究战士退伍安置问题时都感到,武警部队与政法系统工作性质接近,从退伍战士中招收政法干警,成长周期短,既能充实边远地区一线政法力量,又能为退伍战士就业提供方便。为此,四川省政法委专门出台规定,在士兵退役后公务员选拔、就职创业等方面,制定优惠政策和配套措施。3年来,共有320名优秀士兵退伍后考入全省政法队伍。
与此同时,武警四川总队还与四川大学、西南交大、成都市职业学校等56所高校和防雷减灾、水务局等机构建立挂钩联系,建立人才培训基地126个,先后培养人才1.6万名,其中6760人取得了职业资格证书。
自2009年5月起,四川省就在全国率先开展警地共建“平安目标、平安营区”活动,把武警部队担负的执勤目标和营区安全纳入全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体系,把执勤目标隐患治理摆上议事日程、列入任期目标、纳入平安创建考评,做到工作进规划、经费进预算、成效进考核。
3年来,四川省先后落实经费11亿多元,消除各中队执勤隐患210多处,270多个执勤目标纳入考评后得到治理,56处陈旧目标得以改造扩建。
警地“机制共用”,“双平安”换来双受益。四川各地的武警基层官兵执勤、工作、生活条件有了较大改善,而目标单位的设施安全系数则成倍提升,社会治安明显好转,该省各重要目标没有发生重大责任事故,所有监狱实现零脱逃。
而“天网”系统走进警营,则是警民融合式发展质的飞跃。
前些年,四川省公安机关率先建立起可以覆盖全省所有重要目标、重点区域、重要路段的“天网”系统,“天网”的投入使用对打击犯罪、参与社会治理起到了积极作用。而当时武警四川总队的现代化建设才刚刚起步,该总队党委决定:“能利用民用资源的就不自己铺摊子,要以融合共享的新理念,引领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
在该省政法委领导的支持下,“天网”很快联入武警指挥自动化系统,并与地方公安、监狱管理部门开通目标安防系统、防逃制逃指挥系统等,构建了贯穿各级、互联互通、传输快捷、安全高效的指挥信息网络体系。
近年来,四川省先后以省委、省政府办公厅名义下发了《关于加快推进武警执勤目标“四防一体化”建设的通知》、《关于为武警中队购买反恐装备的通知》,有关部门专门制定下发《警地联管联防预防干部违法违纪机制》等10多个法规性文件,使警民融合式发展机制得到了法律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