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寒凉,夜幕渐长。许多人的心境也随着白昼时间的缩短而变得悲悲戚戚起来。是不是应该搬得离赤道近一点?专家们几经钻研,给出了否定的答案:你需要的或许只是一个明亮的灯泡。
随着自然界的光照变化,人们可能会受到季节性情绪失调(SAD)的困扰,出现抑郁症状。这种现象在冬季尤为明显。生物学家认为,由于生命的进化适应着季节的变迁,人类自然也会具有某些“与时俱进”的生物节律,如受季节影响的睡眠时间和食欲。
尽管电灯在一定程度上延长了光明的跨度,人类还是会像其他动物一样受到太阳光照变化的影响。到了夜幕早临、黎明晚至的时节,情绪便可能率先走低。正因如此,北半球高纬度地区总是SAD的重灾区。
另一方面,美国拉什大学医学中心查尔玛妮·伊斯曼博士则从人与社会的角度作出了分析:“今天的人们要是想顺应时令在冬天多睡觉不干活,就会遭到社会的谴责。在我看来,这便可能造成人们的愧疚感和抑郁情绪。”然而,另有一小部分SAD患者表现出不同的症状:对夏天的昼长夜短过分敏感。这种冬夏相反的症状使研究者意识到,季节性情绪失调可能是因为难以适应环境的物理变化而产生的。
自上世纪80年代SAD得名以来,专家们就一直致力于治疗方案的研究,并成功地通过增加光照的时间和强度缓解了患者的抑郁症状。之后,研究者又开始寻找这种光照疗法的变式。
在一项曾发表于《普通精神病学纪要》的研究中,伊斯曼博士和她的同事们把96名患有SAD的被试随机分到3个治疗小组中。其中两组分别在早上或晚上接受1.5小时的光照,光强为普通室内灯的10到20倍;剩下的一组则使用安慰剂——两台无效的负离子发生器。
3周之后,白天接受光照的小组与安慰剂组相比,明显有更多的人获得了更有效的缓解。在夜间接受光照的小组疗效也优于安慰剂组,只是差别未达显著水平。重要的是,人们通常认为SAD斩草容易除根难,一旦停止治疗又会卷土重来,而伊斯曼等人则发现:只需进行有效的光照疗法,就可使抑郁症状完全消退。
罹患SAD的人虽是少数,但情绪起伏、悲春伤秋的却大有人在。在美国,SAD的阴霾笼罩着约50万人,医生往往为他们开出光照疗法的处方。而对于广大症状温和的人来说,在阳光明媚的户外走上一个小时,或是让家里透进更多的阳光,都不失为点亮情绪的好办法。
再或者,你需要的也许只是一个温暖明亮的灯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