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4日,由共青团中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联合举办的第七届“振兴杯”全国青年职业技能大赛决赛在辽宁沈阳举行。来自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学院的张世龙、雷云涛、徐棣三位老师,分别担任了车工、工业自动化仪器仪表与装置装配工、计算机程序设计员3个工种的裁判长,他们都不是第一次参加“振兴杯”的裁判工作,多年的裁判经历,让他们有机会近距离接触大赛选手,也深切感受到这些年技能学习从冷到热的变化。
车工高手中年轻人越来越多
车工的理论考试指定了三本书,在裁判长张世龙看来,基础好的选手应该感觉不难。“这些工人平时都比较忙,很少看书,为了引导他们学习一些新知识,我们特意增加了车工CAD绘图。”
张世龙发现,目前车工中拥有高级职业技能资格证书的年轻人不断增多,很多高级技校三年制培养高级工,从整体来讲,取得高级职业技能资格的工人年龄在变小。通过各类大赛,有的人甚至不到30岁就已经是高级技师了,年轻人对新技术掌握的快,比赛经验丰富,能力也比较强。张世龙认为这是一个好现象,说明了国家对青年职业技能人才的重视。但他也有一些隐忧,比如,年轻人对知识掌握不扎实。“任何考试都是只考一些点,不会面面俱到,考试内容只是需要掌握内容的一部分,很多老技师都是靠一辈子积累经验,这种扎扎实实的劲头需要年轻人学习。”
据张世龙介绍,为了保证此次大赛公平、公正,从竞赛抽签开始,比赛就分两步走。参赛选手先抽取场次号,而工位号要现场抽取,这样避免了选手提前在机器上做手脚。大部分参赛作品采用自动检测,少量使用手工检测,这样也减少由于裁判造成的误差。
此次大赛很多非公企业派出了选手参加,对此张世龙感到很高兴,他认为,这说明非公企业工人的技术水平提高很快,在这种情况下,不管是公有企业还是非公企业,都应该首先考虑怎么留住这些高技能人才,让他们在岗位上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
新工种来了一批新面孔
有很多参赛选手表示,对工业自动化仪器仪表与装置装配工这个工种感到陌生,该比赛工种的裁判长雷云涛告诉记者,这个工种是在2009年,由热工仪表、自动化仪表、化工仪表等多个工种合并而来。
随着我国产业调整步伐的加快,化工、制药等行业企业对工业自动化仪器仪表与装置装配工的需求量比较大,而我国目前从业者的水平与产业发展的要求仍有一定差距,提高从业者的素质,从而提升整体的产业水平迫在眉睫。
“到目前为止,工业自动化仪器仪表与装置装配工这个工种还是第一次出现在国家一类赛事的赛场上,现在还没有正式的国家职业技能标准。”雷云涛表示,本届大赛主要根据实际工作中对工业自动化仪器仪表与装置装配工的要求,考察选手的自动化仪表安装和调试能力。
雷云涛介绍说,比赛题目的设计主要针对选手的基本功,赛程分为两部分,一 是自动化仪表的造型与装配安装,二是自动控制系统的调试。针对选手在两个项目中的表现,会有若干裁判参与打分,去掉最高分之后取平均值。整场比赛的难点就在于如何安排生产过程的合理性和整体性,比赛试题都属于操作实际意义中的范例,是工厂常用的设备和工艺。
结合比赛现场的情况来看,雷云涛认为与预期的情况相吻合,试题设置能够达到区分选手水平的效果。
计算机程序员学历越来越高
计算机比赛几乎年年有,但每年考察的侧重点不同。计算机程序员比赛的裁判长徐棣解释说,今年的计算机程序员比赛更注重考察选手的程序设计能力,而去年的计算机网络管理员比赛是考察选手的安装能力。
徐棣介绍,目前软件设计系统包括BS和CS两种,它们代表了当前不同的研发方向。此次是对程序设计综合能力的考察,大多数选手习惯做BS,有少数选手习惯做CS,但这次既考BS,也考CS,考察软件开发者的综合能力。在徐棣看来,计算机程序员需要两种设计方法都掌握,而且全国性的比赛主要选拔复合型人才。
在理论考试现场,记者看到很多考生早早就交卷离场,并且信心满满,徐棣认为,考试会涉及多个方面的知识,“我们之前做过测试,虽然没有太多主观题,但客观题并不是写上答案就完了,我们设置的多选题有一定难度。”
比赛中有不少高学历的选手,徐棣认为,学历是选手综合素质的体现,对比赛答题有一定帮助,但到了实际操作阶段,博士不一定比本科生在程序设计方面做的更好,因为博士可能对系统分析有专长,但写代码的能力是否比本科生强还要看具体情况。
本报沈阳10月25日电
本报记者 陶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