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1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发布修改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营业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上调增值税和营业税起征点的幅度。修订后的细则从11月1日起施行。国家工商总局行政学院副院长李德伟告诉本报记者,他曾经在多个场合提出减轻企业税费负担,以应对通胀压力,调整结构,维持经济适度增长的建议,他表示很高兴能够看到此次细则的出台。
李德伟认为,如果企业负担过重,就难以承担劳动力和原材料涨价造成的成本上涨压力,挤压了利润空间。大幅度减税既要从总量降低税负,同时也要从结构上考虑扶优汰劣,优化结构。通过减税,企业既能够满足工资增长的合理要求,又能够承受通胀导致的成本增长压力,启动消费,从而维护经济可持续增长。
今年以来,在国内外复杂的经济形势下,众多中小企业面临严峻考验,融资难和税费负担偏重等问题突出。特别是中小企业经营困难加剧,中小企业整体利润率不到3%。我国中小企业占到了企业总数的99%,提供了近80%的城镇就业岗位。李德伟分析,从近几年看,政府财政收入实现了连续大幅度增长,2009年全国财政收入增长12%,2010年增长22%,2011年全国财政收入一季度增长32%。税收增长事实上挤压了企业利润,使得企业既无法提高工人工资,又要提高产品价格,从而造成收入相对降低而物价绝对增长的局面。在这种情况下,滞胀难以避免。因此,必须帮助企业应对成本上升带来的压力,这就应该在财税政策上有所调整。要继续推进财税体制改革,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推进公共财政建设。
李德伟先后在国家经委、国家计委、财政部国资局和国家工商总局工作。长期以来,他一直关注国民经济各层面的分配比例关系,他认为,在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我国应当实行“按生产要素贡献分配”,根据不同企业的具体情况,具体有多种表现形式,如职工持股、经营管理者持股、技术和专利入股等形式。
早在1987年,李德伟就提出了实行“按生产要素贡献分配原则”的“生产要联营制”。当时他就提出,计划经济时代的国有企业“按劳分配”,遵循的是“劳动价值论”的原则,但是由于不承认生产资料、技术等生产要素在创造价值中的作用,计划经济时代一度出现不问经济效益的高投入、低效益的浪费经济。
基于多年的理论研究,李德伟在今年6月向中国经济理论创新奖评委会申报了自己的创新理论——按生产要素贡献分配理论和实施方案,却发现有清华大学某教授提出与自己相同的理论,随即,李德伟向清华大学学术委员会提出申诉。今年10月9日,李德伟得到清华大学学术委员会的回复,认定他是“按生产要素贡献分配理论和实施方案”的提出者,并表示将对相关人员进行批评教育。
李德伟说,中关村的一批企业如联想、方正等,在早年能够获得飞速成长,都是因为实行了按生产要素贡献分配。所有的职工,特别是经营管理人员,既是公司的从业人员,同时又是公司的股份持有者,不论是公司高层领导,还是工程技术人员,大家都拥有生产要素,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和管理技术等已经成为按贡献分配的生产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