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2011年11月09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他们是年轻的70、80甚至90后,他们把最美好的青春献给了深山、河道和沼泽

乌蒙探油

摄影/本报记者 李建泉 写文/邱玥 《 中国青年报 》( 2011年11月09日   08 版)

    当地的老百姓期盼在这里能找到石油,从而改变他们的生活。

    略显羞涩的湖南小伙付检刚今年刚刚研究生毕业,便被派到野外一线锻炼,跟随中国石油东方地球物理公司新兴物探开发处239队来到赫章乌蒙山区,作为重点页岩气勘探项目的一名普通技术人员,协助检查钻井环节的工作质量,跟着钻井队员满山头跑。赫章县位于贵州省毕节地区,距贵阳市500多公里,路程约9个小时,盘山公路蜿蜒崎岖,细雨过后,泥泞不堪。

    “说不辛苦是骗人的,最久的一次,我跟着他们从早上9点多走到天都快黑了。每天的检爆数据回来,当晚就必须完成资料分析工作,不允许拖拉。”提到技术,付检刚一脸兴奋:“搞技术是我最大的兴趣,也是工作最大的动力。”搞勘探必须常跑野外,根据实地情况才能设计出正确参数,“不可能坐在办公室里就知道井该打多深。”说到石油行业的脏和苦,小付并不在乎,他最在意能学到什么,“只要能把技术变精,不管从事什么岗位都可以修炼自己。”小付说自己的梦想和大多数80后一样简单:“有个房子,有份稳定的工作,有老婆、孩子。我愿意为这个付出,也愿意承受一些艰苦。”

    对2202队的蔡双双来说,“在深山里不是身体上受苦,而是精神上必须耐得住寂寞。”86年出生的蔡双双和这个年龄的其他女孩不同,每天不用发愁上班穿什么衣服,因为总是那件“红工装”;下班以后也不用为赴约奔波,因为从办公室到宿舍不过是两扇门的距离。

    蔡双双说,和很多人一样,过去她也以为中石油的工作很安逸,但上班第一天看到同事加班到晚上11点,就问了一句:“国企还要加班么?”时间长了,她也觉得加班是特正常的事儿。她说,看到电视上说哪里出了油、气,也会跟着高兴,“这是我们劳动付出的成果。”

    蔡双双是24小时制的劳资员,每个项目开工和收工都是她最忙的时候,要负责人员到队和遣散、工资结算做表等等一系列琐碎的事,有时候连续好几天不睡觉。“这个时候,挺希望被人心疼的。不过眼下看来,这个愿望挺难实现的,我会慢慢等。” 

    35岁的谷艳巍说起工作显得很从容。“参加工作第一年,就被派去了青海柴达木盆地,放眼看不到一丁点儿绿色,灰蒙蒙的。9个月里天天想家,觉得怎么就来这儿了,特别苦闷,人瘦了20多斤。”但现在回想起来,谷艳巍觉得是一笔财富:“就像爬山,最艰难时一定要顶住,才能在爬到顶峰时收获别人体会不到的喜悦。”

    谷艳巍1997年大学毕业,不顾家人、师友的反对,放弃了留校工作的机会。他说那时候年轻,总觉得广阔天地大有作为,还是野外适合年轻人。现在的谷艳巍是2202队的地球物理师,负责项目、资料、施工设计,各种野外勘探数据资料的发布和收集都要经由他手,业务精湛。对新来的年轻人,谷艳巍总是要手把手地教他们,“不爱学我也教,这是我的义务。”他总会告诫每一批实习生,一要有吃苦的预期,二要明白学技术主要靠自己,社会和学校不一样。

    谷艳巍说,技术好甚至能改变生产的节奏。“开工前我会提前十天半个月到现场勘察,野外山这么高,我布点时先分析等高线,在技术范围之内,尽量避开艰难的地方,不仅节约时间还简单。总说技术是生产力,怎么体现?要通过技术来使你的生产简单化。”

    “14年干了25个项目”,谷艳巍说,有时候回忆一下,有一种成就感、自豪感。

靠山吃山
乌蒙探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