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博尔顿炼钢厂,工人们正在为锻造伦敦奥运会主场馆的最后一根大梁忙碌,两滴钢水溅落在地,凝固成块。
老工人乔治“站完最后一班岗”,在工友们送别的目光中,捡起两个钢块塞进书包作纪念。回到家中,深夜,乔治在灯下将钢块雕琢成了两个卡通雕塑:文洛克和曼德维尔,送给孙子、孙女做礼物。
两个刚刚被赋予生命的小家伙,很快跟孙儿们玩闹在了一起:翻筋斗、练体操,模仿“飞人”博尔特的著名庆祝姿势,在桌子上玩高台跳水一头栽进废纸篓……
这是2012年伦敦奥运会吉祥物的发布宣传片。而这部宣传片的制作方,正是中关村的一家中国创意企业——北京水晶石数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水晶石”)。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以水晶石为代表的中国创意企业正在走向世界。
“当初尝试赞助伦敦奥运会,是一个比较异想天开的决定。”水晶石副总裁刘剑回忆说,他第一次带队去伦敦,下了飞机连方向都弄不清楚。但在几个月后,水晶石却成为2012年伦敦奥运会官方数字图像服务供应商。
在伦敦这个全球文化创意产业之都,创意公司和组织遍地开花,一家中国本土的创意企业,为什么就敢只身闯“江湖”?
水晶石有自己的底气。2008年8月8日,北京奥运开幕式中,从“卷轴”上展现的精美景观,到李宁点燃主火炬时在他身后打开的“画卷”,一律打上了水晶石的烙印。
这一切,源自2001年水晶石董事长卢正刚一个近乎冒险的决定:动用当时公司三分之一的财力,成为“北京奥申委赞助商和指定三维图像开发公司”。
在此之前,水晶石还处于创业阶段。用卢正刚的话说,“公司虽有利润,但一直微薄,名气更谈不上。这家小企业就是在撑着、等着、撑着、等着,直到2008北京奥运卷轴打开,水晶石大放异彩。”
北京奥运会成为水晶石走向世界的起点,它更希望通过伦敦奥运会,让水晶石成为“中国创意走向世界”的一个标志性案例。为此,水晶石必须“拿出更多的证据”说明,能为国际客户提供他们想要的服务。
于是,2009年1月前的200多天,水晶石公司在世界各个地区深度拜访海外客户,迎来了与2010年南非世界杯、F1方程式赛车、欧洲广播联盟、英国广播公司等重大国际项目的合作。并且,水晶石在2007年与2008年分别成为2010年上海世博会与2011年深圳大运会赞助商,这些都为申请成为伦敦奥运会赞助商增加了有力砝码。
2009年3月,通过国际招标,水晶石成为伦敦2012年奥运会数字图像服务供应商。
制作伦敦奥运会吉祥物的宣传片,是水晶石为伦敦奥运会打造的首部作品。
“这个项目最开始在所有人看来,是一个绝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刘剑说,伦敦是全球三大广告产业中心和三大最繁忙的电影制作中心之一。伦敦奥组委,却让一家只有十几年历史的中国企业参与承担文化创意工作,英国的文化创意企业极其不满。一家动画公司负责人公开对媒体表示:奥运会宣传片没有交由英国本土公司制作,打击了本土动漫业。
但是,中国人凭借自己的勤劳和智慧,赢得了英国民众的喜爱,也使英国媒体的批评声偃旗息鼓。
刘剑回忆说,2010年5月初,英国大选。在新的首相选举出台后,媒体会有两周左右的“空档期”。对于大的传媒集团来说,不希望这段时间受众流失,因此BBC(英国广播公司的简称)选择在这个时候发布吉祥物宣传片。
这就意味着制作周期只有40多天,而按照正常周期,紧赶慢赶也至少需要3到4个月。“吉祥物动画片的制作是一个不允许失败的任务,而且的确是一个太超常规的作业。没办法,我们只能日夜赶工,有一次大家连续72小时没睡觉。”刘剑说。
所有的流程涉及到三十多个人、十几个环节的配合,对水晶石的执行力提出了高度挑战。中间只要任何一个环节出错,就会来不及交片。即便在一个失误都没有犯、沟通高度顺畅的情况之下,水晶石人都一直干到最后一秒。
有一次,英国的剪辑师必须要去赶飞机了,北京总部最后一个镜头的资料还在紧急生成中。想到电梯上来还需要一点点时间,产品经理让剪辑师先去摁电梯,这边临时找了一个U盘拷贝资料,送他去机场的路上再把资料转移到他的电脑。
在做伦敦吉祥物宣传片的过程中也曾产生一些分歧,但基本上都被“消灭”在10分钟以内。“能够这么顺利地完成,各方付出的努力都特别大。中英两位导演的经验在这个项目中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英方导演在英国做了30年的动画,我们的动画导演也有15年的工作经验。因为对行业、动漫的理解是一致的,双方才能达成高度默契。”
“没有水晶石,这一切都不会发生。”伦敦奥组委首席执行官保罗·戴顿说:“他们不知疲倦地和我们的团队一起战斗,做出了一个国际水准的影片……我为吉祥物感到自豪,也为这个动画影片背后的团队感到自豪。”
本报记者 文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