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2011年12月06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南京秦淮区在新市民群体中建团

外来务工青年找到“娘家人”

黄欢 本报记者 李润文 《 中国青年报 》( 2011年12月06日   01 版)

    对于大多数漂泊他乡的打工一族来说,工作不稳定、收入没保障、缺乏社会认同感是他们生活中的主要困惑。

    然而,在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区,却有着一群对社会充满感恩之心,过着快乐安稳日子的外来务工人群。他们大都有着稳定的工作、不错的收入、安稳的住所和甜蜜的家庭。

    来自安徽的务工青年李本海认为,他今天的幸福生活得益于他的“娘家人”——团秦淮区委。

    1998年来到南京的李本海,在秦淮区环卫所当环卫工人。每月四五百元的收入和起早贪黑的忙碌并没让李师傅觉得辛苦,反倒是周围人怪异的眼神让他觉得无所适从。

    “一个外地人,做最底层的工作,每天衣服都是脏的,别人一看都远远躲着,满脸的不屑。”李本海无奈地说,“后来就想做点小生意,改变一下,至少能穿上干净的衣服吧。”

    想要另谋生路的李本海,却遇到了最现实的问题——拿什么做生意?一没本金、二没人脉,起步谈何容易。

    2006年,李本海得知他所在的秦淮区红花街道为不少外来打工者提供了就业信息和渠道,“就想试着咨询咨询,没想到真成了”。

    “团区委和街道的人帮我做了不少事情,带我看地段、租房子、讲价钱。”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原本月租要300元的门面房只要200多元就拿下了,李本海的茶水房生意在一个小巷子里顺利开张了。

    茶水房每月2000多元的收入加上去工地卖茶水炉的钱,让李本海一家的生活有了新的期盼。如今35岁的他,已经在老家合肥买了房,妻子也来到南京,一家人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像李本海这样的外来务工人员,在秦淮区共有111458人,其中35岁以下外来务工青年有63306人。红花街道是典型的城乡接合部,绝大多数外来务工人员都聚居于此。

    针对外来务工人员就业流动性大、居住相对集中的特点,团秦淮区委跳出单纯在外来务工青年工作单位建团的模式,改为以外来务工青年居住地建团,于今年7月在红花街道成立“青春同行”新市民团总支,有效覆盖外来务工青年团员1282人。

    新市民团总支的成立,让团组织与外来务工青年有了经常性的联系。团组织依托“校讯通”信息平台,每周向外来务工青年发送政策法规、技能培训、就业信息等短信,协同教育、司法、人社、街道等与外来务工青年相关的部门,广泛吸纳志愿者群体,组建12支专业志愿服务队,确定了劳动维权、子女教育、法律援助等月度主题志愿服务项目。

    截至2011年10月,当地已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6项21场次,服务外来务工青年1800余人次,累计为2000余名外来务工家庭学生提供了教育辅导援助。

    “我们的指导思想是,不仅要服务团员,更要服务青年!”团秦淮区委书记李蓓认为,建新市民团总支的目的,就是将外来务工人员纳入统一的管理服务体系中,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居住、就业、教育和社会参与条件,打通外来人员的心理隔阂,使他们真正走进秦淮、渗入秦淮、融入秦淮。

志愿服务迎来首届“广交会”
历史的回响 时代的强音
外来务工青年找到“娘家人”
海归创业卖盒饭
王秀杰的“特例”传奇
刘庆峰的“歪打正着”
巩庆海的人生法则
俄青年认为中国人民最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