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2011年12月06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2011全国职业院校魅力校园巡礼

弘扬水文化 培育水利人

——浙江水利水电专科学校开展特色水教育的实践与探索

《 中国青年报 》( 2011年12月06日   07 版)

    承办浙江省每年“世界水日”、“中国水周”主题宣传活动

    水文化研究教育成果

    校园雕塑《上善若水》

    水文化博大精深,在有着五千年文明历史的华夏文化中占据特殊地位,并构成人类文明史中光辉灿烂的一页。浙江水文化更是对浙江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从八千多年前的跨湖桥文化开始,大禹治水、钱王射潮,贺循凿西兴运河,白居易、苏轼筑白堤、苏堤,茅以升设计建设钱塘江大桥,以及近年来防台御潮的千里标准海塘等等,浙江治水文化不断得到演进和升华,浙江水文化的精髓一代又一代不断得到传承和弘扬。

    秉承近60年的办学历史,浙江水利水电专科学校水文化积淀日渐深厚,2007年,“弘扬水文化,培育水利人”被评为浙江省高校首批校园文化品牌。在积淀、培育、深入推进的过程中,水文化特色教育成为学校专业教育之外校园文化辅育的至重追求。

    一、明确发展目标,树立特色水教育理念

    根据全国水文化建设的现状,浙江水利水电专科学校进一步明确了开展水文化特色教育的两大目标:

    一是将水文化特色教育深化、内化,使优秀水文化真正成为全校师生共同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标准,把学生培育成为具有“献身、负责、求实”精神的新一代水利人;

    二是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引领和辐射作用,把校园文化与行业文化、社会文化相融合,着力把学校建设成为具有一定社会影响力的水文化社会传播基地、水文化培训教育基地、水文化研究推广基地,把水文化品牌融入学校的办学特色,成为学校的办学亮点。

    二、探索有效载体,拓展特色水教育平台

    (一)水利专业教育之中强化水人文特色

    一直以来,学校注重寓水人文特色于专业教育之中。水利学科的老师始终坚持教书育人、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把水文化融于专业课讲授过程中。水利系朱大钧副教授多年来积极探索,实施以邮品辅助水利专业教学和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获得了浙江省教学成果一等奖。老师们在向学生讲授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同学们心田里也深深地播下了扎根水利、造福百姓的种子。

    学校还经常邀请水利专家作报告,组织各种讲座研讨会等,帮助学生开拓视野、树立现代治水理念。学生从中获得了许多水利的前沿信息,进一步加深了对人水和谐的新的治水理念的认识和理解,同时还从这些学者、专家亲身经历中感受到了崇高的人格魅力,坚定了自己献身水利、立志成才的信心和决心。

    (二)水文化教育进课堂、进教材、进社会

    水文化教育不仅仅是简单地传播水知识,更是一项以实践活动为主、与实际紧密结合的学校教育方式。学校从2004年以来就开始了水文化特色教育的研究与社会实践。具体做法是:

    1. 水文化教育进课堂

    近几年来,学校以教化、存史、熏陶、怡情、传播等为目标,将水文化教育纳入了学校日常教学体系中,研究提出了中国特色水教育的内涵,构建了相关的知识体系。率先开设了《浙江特色水教育》课程,并从2007年6月起作为全校公选课,获得2010年浙江省精品课程,现已确定为全校必修课。学校的《浙江特色水教育研究与实践》获2010年教育部中国教师基金会教育科研成果一等奖;开发的《浙江特色水教育》教学软件获得浙江省第七届高校教师教学软件三等奖、《浙江水文化》软件获得浙江省第八届高校教师教学软件三等奖。

    学校自主开发了浙江特色水教育教学平台,整合形成从课程教学内容到学生自学测试的整套教学资源,并根据课程内容中的知识点,设计从基础性知识到实践性项目再到仿真环境下的任务教学体系,实现可参与式的互动教学功能。建立基于网络平台的行业培训、实践教学系统。

    通过环境教学、情景教学培育学生“爱水、惜水”的情怀,培养“亲水、乐水”的情操。教学内容针对“知水、懂水”常识,“节水、用水”的规范,“水多、水少、水脏、水浑”的状况,由教师提出要求,组织学生进行活动,在活动中学习,在学习中提高人文素养。

    素质的培养靠第一课堂教学是不够的,它需要物质的承载。该校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使学生通过自己的切身体验,通过不断的社会实践,在学习的基础上将“献身、负责、求实”升华为自己的精神境界。这些年来学校成功举办十多届一年一度的文化艺术节和学术科技节,每年暑期学校总要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水利社会实践活动,如组织“水·利·我”专题学生研讨会,开展“我与水利同发展,我为水利献一计”活动等。2006年“建万里清水河道,打造靓丽新农村”社会实践小分队被评为全省先进团队;2007年“关注农民饮用水、共创和谐小康村”和2009年“践行科学发展观 节约保护水资源——赴舟山、绍兴、景宁等地社会调研实践团队”分别获教育部、中央宣传部、团中央、全国文明办、全国学联表彰的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团队和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节水调查专项活动重点团队;“浙江省水资源保障能力评估” 获第一届高职高专院校“挑战杯”特等奖。这些成果极大地鼓舞了同学们进一步发奋学习和对水利事业的忠诚热爱。

    2. 水文化教育进教材

    学校组织团队编写适合学生、教师、公众的不同的水文化教育教材,逐步推广。团队成员由学校、水利厅、相关水利局、企业组成,涵盖水利工程、水文水资源、水利经济、水文化、经济管理、教育学、历史、法学、文学、艺术等多种专业,多学科交叉渗透。主编的《浙江特色水教育》获得2009年浙江省重点教材,编写了《特色水教育题库》;主编了《浙江水文化》、《诗韵浙江山水》、《浙江源头山水文化》、《浙江江湖(六江四湖)传说》、《浙江海塘工程简史》等;还承担了浙江省社科规划重点课题《浙江水利史》的研究和编写。

    3. 水文化教育进社会

    (1)“世界水日”、“中国水周”宣传

    学校高度重视水文化宣传推广活动,自2005年开始,连续7年承办全省“世界水日”、“中国水周”大型宣传活动,该项活动已经成为学校弘扬水文化的一张金名片。新闻媒体纷纷采访报道,扩大了学校的影响,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形象。

    2010年纪念“世界水日”、“中国水周”活动和中国水利博物馆开馆典礼同时进行,学校近1300名师生及来自全国和全省各地的领导、嘉宾等共同见证了这一水事盛典;活动当天,部分师生和浙江省主要新闻媒体记者同赴千岛湖参加了“关爱家园,从我做起”系列活动启动仪式。此外,学校还策划承办了全省“钱江水利杯”水利百科知识竞赛、组织手机发送短信活动,并走进社区宣传等。今年3月,学校承办的纪念“世界水日”、“中国水周”座谈会暨《苕溪运河志》首发式、节水宣传进百校活动启动仪式在浙江省人民大会堂国际会议厅举行,省委领导发表重要讲话,活动取得很好的效果。

    (2)社科普及周和科普周宣传

    自2006年全省首届社科普及周开始,学校一直与浙江省水利学会合作,开展全省科普周宣传活动。在宣传咨询服务过程中,校领导多次亲自带队普及水文化知识,并把理论和生产、生活实践结合起来,使群众在被服务过程中学到了知识,开阔了视野,提升了素养。学校被评为“浙江省社科普及工作先进集体”。

    (3)提供水文化研究成果和产品

    学校始终努力以水文化研究服务经济社会,近年来开展了大量的课题研究。《浙江水文化》、《浙江省水文化建设对策研究》等多项研究成果获得省、厅级科技进步奖,多篇报告和论文获全省水利系统、中国水利职工政研会、省职工政研会优秀调研成果一、二等奖。学校和省农田水利总站共同完成的项目,曾获得浙江省委领导的重要批示,并以省政府专题会议纪要的方式予以采纳。

    学校还设计并制作了《盛世治水》、《浙江堰水文化》、《杭州运河史画》等系列浙江水文化产品,一方面给学生提供实践实训平台,另一方面服务社会。

    (4)提供水文化信息服务

    学校致力于打造浙江水利系统的信息中心。近三年来,学校图书馆已成为浙江省具有鲜明水利和数字化特色、水利水电文献资源收藏最为丰富的图书馆之一,实现联网借阅服务,为水利厅和众多基层水利单位免费提供大量的水利文献资料。该校还在浙江水利网上开设了《浙江水文化》专题网站。

    三、健全运行机制,提供特色水教育保障

    (一)组织保障机制

    学校专门成立了由党委书记为组长,有关校领导为副组长,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校园文化建设领导小组,形成了宣传部、学工部、工会、团委等相关部门各负其责、相互配合、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今年5月20日,全国第一家由政府部门批准设立的省级水文化研究教育机构——浙江省水文化研究教育中心在该校挂牌成立。学校内部则设立了水文化研究所、水文化创意工作室、学生水资源社团等,形成了水文化教学、研究团队。

    (二)物质保障机制

    学校从各方面积极鼓励、支持教师参与水文化研究教育,并配套相应的政策及经费支持。《特色水教育的探索与实践》列入水利厅的财政专项资助项目,安排了相应的经费。《浙江水利史》研究在获得社科规划项目资助的同时,学校也给予了配套经费支持。学校参与水利部的《全国“十二五”水文化建设规划》的编制工作,并承接制定了《浙江省“十二五”水文化建设规划》,得到水利厅的财政专项支持。学校每年对校园文化建设也安排了专项费用。

    学校建设了一批特色鲜明、设施先进的真实或仿真实验实训基地,与中国水利博物馆也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实现共同建设,资源互享。

    近60年水文化的积淀,一届届水利师生的传承,以水育人,以文化人不仅是校园水文化的深化和推进,更促进形成了具有鲜明水利行业特征的水专精神。广大教师敬业、负责、求实、严谨、忠诚教育事业;广大学生爱国、勤奋、诚实,立志成才,奉献水利。学校被评为全国水利系统文明单位、浙江省文明单位,全国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奖等。目前,学校正在为提升办学层次,把自己建成一所以工科类为主体、水利水电为特色、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应用型高等院校而努力奋斗。

89.8%受访者力挺“限广令”
俄罗斯民调发现俄青年认为中国人民最友好
弘扬水文化 培育水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