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鞋、布鞋、塑料凉鞋,灰色的鞋子、黑色的鞋子、白色的鞋子、粉红色的鞋子,从一楼到后来加盖的三楼,卢平的家里最多的就是鞋。
这些鞋是30个留守儿童的鞋。这些孩子最大的15岁,最小的只有3岁,其中还有两名脑瘫患儿。
卢平是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建始县业州镇金银店村一位普通的农民。从2004年起,这位拥有高中学历的农民创办了“心一家”留守儿童服务站,累计接纳农村留守、孤残儿童近180余人,其中无偿救助70余人。“心一家”成为这些弱势青少年成长的重要驿站,很多人的人生轨迹因此而改变。
最小的婷婷,来到“心一家”的时候,只有一岁两个月,当时还带着尿布。小小的她并不知道当时父母正在闹离婚,谁也不愿意要她。无奈之下,妈妈将她送到了“心一家”。卢平和妻子邓永春开始并不同意接收,因为孩子太小了,最需要的是和自己的父母在一起。经不起婷婷妈妈的哀求,卢平夫妇将孩子带在了身边。等到孩子会说话的时候,直接叫卢平夫妇“爸爸”、“妈妈”。
15岁的黄琴(化名)正在读初三,他在“心一家”已经住了5年。5岁时,母亲因过失杀人被判刑,父亲常年在外务工,他成了没人管的娃。
2007年5月,卢平将黄琴接到家里。一进家门,卢平夫妻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给黄琴洗头洗澡,连续洗了4遍才洗干净。
黄琴个子虽然瘦小,但脾气却相当火爆,经常和同学打架。卢平给他细细地摆打架的后果,带他去探望8年未见的妈妈,终于让他改掉了坏脾气。
在“心一家”,叶锦英的成绩最好。这个15岁的女孩多次被学校评为学习标兵。去年,父母到江苏打工,听说“心一家”管得严,就将她送了过来。
在这里,卢平不仅管他们的学习,更关注他们的心理。每周末,从中学住校回到“心一家”的孩子都会开一个小会,每个人讲讲这周在学校碰到的高兴事、烦心事,大家帮着一起出主意。还解决不了的,卢平会单独谈话。“叔叔讲道理很讲究技巧,拐个弯,讲个故事,我们能听得进去。”叶锦英说。
最多时,“心一家”收留了58名儿童。其中不少孩子连过年也不能回家,卢平和妻子就带着十几个孩子浩浩荡荡地去走亲戚,蔚为壮观。
卢平的妻子负责为孩子做饭和洗衣服,做饭需要用最大容量的电饭煲,一顿饭就要煮上4公斤米,洗孩子们的衣服晾了一竹竿又一竹竿。他们的家离县城只有5公里,但卢平的妻子几年来没有进过一次城。
如今,卢平又把刚从恩施体育运动学校毕业的女儿卢露拉进了“心一家”。曾获州运动会跆拳道亚军的卢露很想到外面的世界去看看,但看着辛劳的父母、一起长大的兄弟姐妹,她还是选择了留下,为孩子们辅导作业,教他们跆拳道。
尽管没有在任何教育机构当过一天老师,但卢平被称做“卢校长”。如果不是创办“心一家”,他原本可以过得富足而舒适。他是全村第一个用大棚种植蔬菜、香菇、草莓的人,从3分地里扒拉出1.4万元的收入。他也是村里有名的养殖大户,最多时喂养母猪100多头,年出栏仔猪4700头。
最富的时候,他手头光“活钱”就有40多万元。但今年年初最困难的时候,他连喂猪的本钱都没有。虽然部分孩子的父母每月交来300~500元的费用,“心一家”还是入不敷出。这个昔日率先致富的农民家里连像样的电器都没有一件,倒是带着孩子们建起了篮球场、简易的游泳池以及跆拳道教室。
“坚持到现在,图的就是个心安。每个人都希望获得爱,但很多留守的孩子没有人关爱。”卢平说。
社会各界也给予了“心一家”关心和支持。近日,共青团湖北省委党组书记、湖北省青基金会理事长江浩送去了10万元的“爱心午餐”,并承诺将“心一家”留守儿童服务站的孩子纳入“湖北希望工程学生资助计划”。
“教人求真”是卢平亲手写在门楣上的四个大字。他说:“孩子是最真的,从一个眼神他就知道你对他真不真,所以只能以真对真。”
随着孩子们的成长,“卢校长”面临的“挑战”越来越大,有的孩子说:“你说的话和我们有代沟了。”今年,他在爱心人士的帮助下,重新建起了养猪场以及一个大型沼气池,来维持“心一家”的生计和发展。他更希望找到几个能真正和这些孩子交朋友的志愿者老师,给他们更好的成长帮助。
本报武汉12月13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