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今年国内车市整体下滑,自主品牌销售也不景气,但汽车出口却风景这边独好。 据中汽协统计的汽车整车企业出口数据,今年11月汽车企业出口同比增长超过50%,1~11月汽车出口累计达75.83万辆,比上年同期增加27.49万辆,对同期国产汽车销量增长贡献度达65.43%。相反,国内市场对国产汽车销量增长贡献度不足35%。
业内人士预计,2011年我国汽车出口量将突破80万辆,汽车出口量占到总产量的4%,高于2010年的3%。但是,这一比例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仍然落后,一份数据显示,德国汽车出口量占整个产量的75%,日本是65%,韩国是50%。巴西占20%以上,但中国只占4%。从单个企业来看,奇瑞和长城都是出口量很大的企业,但奇瑞的出口量占其总销量不到20%。上汽集团今年预计销量将超过400万辆,但出口量更是微乎其微。
在国内车市低迷、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扩大出口自然成了国家和企业共同的心声。“国内新增的产能必须通过国外市场释放,同时国内企业也需要在国际竞争中获得一些技术合作。”商务部机电和科技产业司副司长支陆逊这样表示。
针对目前出口存在的问题,国家将出台具体政策鼓励汽车出口,规范出口秩序。首先,2012年或将通过政策调整,提高自主品牌出口资质标准。提升出口量门槛,降低流动企业的经营性投资。在现有资质基础上,强化境外营销网络建设的标准和要求。同时加快汽车企业的兼并重组,优化出口主体。
这样做是因为目前我国汽车出口面临散、乱、层次低等问题,目前国内汽车出口主体太多、太滥,出口网络主要依赖进口环节的经销商,创新研发能力也很弱。出口企业缺少竞争秩序,产品同质化,大量依靠拼价格,低成本扩张。例如2010年国内出口的320亿美元汽车产品,是由两万家经营主体出口的,太分散。奇瑞副总经理陆建辉曾为此大声呼吁,“奇瑞走出去面临的竞争都是国内企业的竞争。希望政府牵头制止国外的恶性竞争,我们有劲在内部使,不要在外部打得头破血流。”
此外,国外的技术壁垒和政策保护也让汽车出口步履维艰。发达国家不断提高水平和标准,把国内产品挡在外面,不发达国家则通过高关税和政策保护限制中国汽车进入。对此,国家可能通过税收等政策鼓励企业出口,建立健全境外营销网络和售后服务体系,建设汽车及零部件出口基地,开拓新兴的出口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