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2012年01月05日 星期四
中青在线

临危受命 “十二五”汽车业环保生存报告

本报记者 王超 《 中国青年报 》( 2012年01月05日   T01 版)

    以新能源汽车、绿色动力及环保先行者为主要关键词的中国汽车业,度过了2011“十二五”开局年,汽车业也因绿色概念的大行其道成为工业楷模。进入“十二五”,中国汽车业告别了狂飙突进的10年,步入了由大而强的稳步发展时期。与低廉的人力成本和旺盛的市场需求催生出的巨大规模效应相比,以汽车环保和生存公益为突出主题的理性声音占据了多数,而这恰恰是其他产业无法比拟的。

    事实上,汽车业是中国竞争最为充分、最具市场化效应的行业之一。因为汽车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存环境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但创下近2000万辆年销量数字、有望实现全球规模第一的中国汽车业,却尚处于汽车社会的初级阶段,惊人的发展速度与汽车产业的成熟度不成正比。

    据统计,到2015年“十二五”结束之时,我国30家主要汽车企业集团规划产能为3124万辆,加上5年内新建产能及未统计的数字,届时,中国汽车产能规模将超过4000万辆。汽车产能的大肆扩张对人们的生存环境将造成一定的破坏,汽车这一本身应体现民生和幸福指数的产品,却因其超速发展令人恐惧。防微杜渐,在人们慨叹中国汽车业先天下之忧而忧的同时,它也创下了在政策、法规、标准、意识等方面与国际接轨的最快速度。

    在中国城市空气质量堪忧,环境恶化趋势愈加严重的今天,中国汽车业可谓临危受命。2011年,在新能源与环保政策的制定、汽车绿色技术的推广、环保意识的传播等方面,汽车业都走在了前面。这一年,是汽车行业的政策调整年和民生改善年,也是其告别飞速发展期,走向稳定的一年。保障和改善“汽车社会”的民生远远超过了汽车消费增长的重要性,这也让发展节能汽车、整治交通拥堵、保障消费者权益、促进汽车与社会协调发展等问题,成为汽车业“十二五”发展的重点。

    环保“十二五”透视汽车业

    环境保护部副部长潘岳指出,“十二五”是环保事业攻坚克难的关键时期,面临着极为严峻的困难和挑战。当前,从全国来看,虽然局部环境有所改善,但总体恶化的趋势依然没有得到遏制。

    2011年年底,伴随着《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的出台,“十二五”期间的环保工作也有了具体的任务和目标。要遏制“总体恶化的趋势”,不但各行各业都要行动起来,环境监管体系也应得到健全。这不只需要环境保护部获得更多的环境执法权,在既有法律、法规范围内把行政手段用到极限,其他各部门、各行业也应极力配合,让环保这一基本国策更加深入人心。

    潘岳表示,“十二五”环保工作要更进一步,就必须破解两大难题:一是解决好环保如何进入宏观决策问题;二是解决好应对环保公共事务挑战的问题。

    在《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中,对汽车业有如下要求:一是开展机动车船氮氧化物控制。实施机动车环境保护标志管理。加速淘汰老旧汽车、机车、船舶,到2015年,基本淘汰2005年以前注册运营的“黄标车”。提高机动车环境准入要求,加强生产一致性检查,禁止不符合排放标准的车辆生产、销售和注册登记。

    二是鼓励使用新能源车。全面实施国家第四阶段机动车排放标准,在有条件的地区实施更严格的排放标准。提升车用燃油品质,鼓励使用新型清洁燃料,在全国范围供应符合国家第四阶段标准的车用燃油。

    三是积极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探索调控特大型和大型城市机动车保有总量。

    以上要求与汽车业的产业政策及“十二五”规划相一致,可谓“对症下药”。正如潘岳所说,环保应该参与到国民经济的一系列决策过程之中,譬如更深地参与发展规划、城建规划、产业规划;譬如推动环境监管体制的进一步改革。其要求恰恰符合汽车业自身的利益,也会让政策的执行更为顺畅。

    整治环境汽车业领衔

    根据《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国家将进一步健全机动车污染防治制度,并将开展机动车氮氧化物的减排工作。同时,与之配套的《大气污染防治法》修订工作也在进行中。

    据介绍,《大气污染防治法》修订完成之后,相关责任将直接落实到企业,并对不符合环保标准的车辆展开召回,这也是继传言将对汽车产品征收环保税、改革燃油税之后,又一项针对汽车企业的具体环保政策。

    2010年11月,环境保护部对外发布了《中国机动车污染防治年报(2010年度)》,首次公布我国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情况。结果显示,2009年我国首次成为世界汽车产销第一大国,全国机动车排放污染物5143.3万吨,机动车尾气排放成为我国大中城市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

    去年年底,北京遭遇了几日能见度极低的雾霾天气,机动车污染被指为“罪魁祸首”,这也让人们意识到,汽车污染治理已刻不容缓。环境保护部表示,今后将不断完善新生产机动车、在用机动车环境监管,全力削减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总量;同时与有关部门密切协助,采取综合措施,缓解机动车尾气排放对大气环境的影响。

    几天前,环境保护部部长周生贤主持召开环境保护部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新修订的标准调整了污染物项目及限值,增设了PM2.5平均浓度限值和臭氧8个小时平均浓度限值,收紧了PM10、二氧化氮等污染物的浓度限值。我国空气质量监测将正式进入“PM2.5”阶段。

    汽车业因此受到的影响并不小。北京市环保局和质监局网站日前公开征求北京市地方标准《车用汽油》和《车用柴油》的意见,将在全国率先实行国五标准。新标准的车用汽油硫含量将降到0.001%,与现行标准0.005%比较,降低80%。

    北京现有400余万辆汽油车,如果全部使用新标准油,氮氧化物与国四标准相比至少减排10%,几十万辆柴油车的氮氧化物排放也会减少7%。这也是“PM2.5”监测正式实行后,对北京机动车排放的一次大洗牌,各大汽车企业也将寻求对策。

    新能源能否为汽车业平反

    有汽车企业表示,油品标准的滞后是推进车辆排放标准的主要障碍,削弱了机动车的排放效果。在技术上,实现国四、国五并不困难。目前,北京、上海等大城市都已全面实施国四标准。从去年7月1日起,未满足国四标准的新车已经无法进入工信部的新车目录,这也意味着,目前所有入市新车必须完全符合国四标准。在环保标准方面,汽车业早已走在其他产业前面。

    但是,即使我国机动车排放标准能与欧美国家接轨,庞大的汽车拥有量也不可避免对环境造成伤害。我国对新能源车的大力支持,恰恰是为了城市环境保护的进一步发展。那么,新能源车能否为走在环保意识前列的汽车业,带来更超前的体验呢?

    早在2009年颁布的《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中,就提出了未来我国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目标:在整车方面,形成50万辆纯电动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普通型混合动力等新能源汽车产能,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5%左右。在零部件方面,建立动力模块生产体系,形成10亿安时车用高性能单体动力电池生产能力。

    据介绍,目前国家推广节能和新能源汽车的鼓励政策主要有三项:一是开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如在科技部主持的国家节能和新能源汽车示范工程中,要求优先在城市公交、出租、公务、环卫、邮政、机场等领域推广新能源汽车,建立电动汽车快速充电网络,加快停车场等公共场所公用充电设施建设。二是在5个试点城市开展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试点,加快此类产品在私人消费领域的普及速度。三是对消费者购买“节能产品惠民工程”节能汽车给予一次性定额补助。

    2011年9月,商务部等10部委联合印发了《关于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国际化发展的指导意见》。其中,国际化推进重点包括新能源汽车产业,2012年将出台实施细则。同时,《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也将于2012年出台。从知识产权归属和技术掌控力,到政策鼓励下的私人消费与市场认可,产业规划势必都要顾及。一系列新能源政策规划的出台,也将影响中国汽车业未来的命运。

    随着环境污染的加重与环境事故的密集发生,环保已经成为最受瞩目的公共事务之一。城市机动车保有总量的增加,让环境污染和交通拥堵问题越来越严重。需要正视的是,汽车在人们的口诛笔伐中,仍然承担着改善民生的使命,市场化程度最高的汽车业,将面临一系列环保挑战。

    作为我国的基本国策,环保与民生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而汽车业则承担着将二者无缝衔接的重任。在尚处初级阶段的中国汽车社会亟待与国际接轨,向更成熟方向发展的今天,环保将成为“十二五”乃至今后数年时间内的关键词,这也是汽车在城市环保形势极为严峻的今天,真正完成民生使命的重要一步。

分享到:
临危受命 “十二五”汽车业环保生存报告
“青年态度”是理想 更是现实
广汽HOND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