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由上海市教委牵头、同济大学倡导,沪上部分大、中、小学及其所在区县教育局和体育局自愿结盟组成、致力于青少年足球人才“一条龙”培养的非营利性社会团体——“上海市校园足球一条龙建设联盟”,在同济大学揭牌成立。联盟期望通过大中小学对接的方式,培养高素质青少年足球后备人才。
在联盟成立仪式上,该联盟首批成员单位中的11所大学、35所高中及其所在的上海市16个区县教育局,共同签署了《上海市校园足球“一条龙”建设联盟结对单位合作共建协议书》。联盟首批成员单位中的另67所初中、110所小学与上述35所高中签约结对合作事宜,将由各区县教育局统筹负责。
长期以来,由于对国家足球发展策略的解读出现偏差,以及青少年足球过早专业化的培养模式,造成校园足球持续萎缩,青少年足球人口严重匮乏。以上海为例,2010年上海市注册青少年足球运动员仅为1571人,参加上海市校园足球联赛的学生约为1800人,占上海市130.52万中小学生的0.14%。上海市第一批开展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的学校则只有92所,仅占上海市1447所中小学数量的9.1%。而中国的近邻日本,18岁以下的注册足球运动员就达到67万,日本高中联赛每年有4000多所学校报名参赛。
据介绍,“上海市校园足球一条龙建设联盟”将规划上海市大中小学足球“一条龙”培养工程中的学校布局,完善“大学、高中、初中、小学”4级校园足球联赛体系,确保青少年足球竞赛体系的连续性和有效性,健全各级联赛激励机制,为运动员升学、学校招生等政策提供支撑和保障。在此基础上,还将建立上海学生足球运动员的训练成长档案,对足球运动员进行系统管理。
“校园足球一条龙建设联盟”未来10年的发展目标是:力争到2022年,上海市各级各类学校参加足球运动的学生人数达到学生总人数的30%以上;参加各级校园足球竞赛的大学、高中、初中和小学的数量分别达到20所、40所、80所和160所;注册参加各级竞赛的学生运动员人数分别达到1500人、3000人、6000人和10000人;培养与打造1~2支高水平大学足球运动队,力争跻身中国高水平足球职业联赛;让校园足球成为上海市职业足球运动员的重要输送渠道。
本报上海1月5日电
本报记者 周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