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祥美·微寄语
新一代青年官兵,要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历史使命,扎根基层,热爱本职工作,更要模范践行当代革命军人的核心价值观,把精力放在军事训练上,把标准定在打赢上,把荣誉写在光荣的军旗上。
“假如没来部队当兵,我应该还在老家和亲戚卖脐橙吧。”如果没有12年的军旅生涯,何祥美这样设想自己的人生。
1981年,何祥美出生在江西省崇义县思顺乡的一个小山村。18岁那年他离开学校,和亲戚一起经营脐橙买卖。然而,单调的生活无法阻止他对未来的向往。
“1999年国庆期间,我在电视上看到了世纪大阅兵的画面。部队方阵场给我留下深刻印象。他们每个动作都高度一致,特别威风。”他回忆道,“当时我就想,什么时候我能穿上军装就好了。”
不久后,机会来了。思顺乡传来了征兵的消息,何祥美第一时间报了名。1999年12月,他入伍到南京军区某部,成为一名新兵。
部队训练很艰苦。何祥美遭遇的挑战之一是潜水训练。“我们训练的是轻潜水项目,极限是水下40米。起初我只能达到20米。”他说。为了达到更高的要求,何祥美不断增加下潜深度。
然而,随着深度增加,水压也在上升。“水压越大,呼吸越困难,最直接的感受是胸闷,有时鼻腔、嘴巴会出血”。即使如此,何祥美仍旧要求自己保持缓慢而匀速的呼吸。
他的努力得到了回报。几个月后,何祥美可下潜至30余米的深度。“对自己苛刻一点”,也成了他的座右铭。
除了苦练“水下”本领,在入伍第二年,何祥美开始接受跳伞训练。然而,在第一次翼伞实际演练中,他经历了生死考验。
“在此之前,我们曾接受过无数次训练和理论培训。但当真的到达高空时,感受完全不同。”他回忆道。更让他始料未及的事情,发生在他跃出机舱之后。
“训练时,教官告诉我们,离开机舱后默数5秒钟,便要迅速拉开降落伞。当时,按照训练要求,5秒之后,我用力拽了一下拉绳,却丝毫没感到开伞的冲力。”他说。如果伞打开了,下降速度应迅速降低。
“于是,两秒后我再次拽动开伞拉绳。”他说。这一次,主伞虽然打开,但却没有空气充入。何祥美仍在以每秒接近50米的速度下落。
“我意识到设备出现了问题。”一瞬间,何祥美心里有些慌乱。但随即恢复了冷静。“按照平时训练,我使劲抖动身体,试图将主伞甩掉,以便打开备用伞。”他说。
回忆起那一刻的经历,何祥美坦言永生难忘。“当时我觉得这几秒特别漫长。终于,在我筋疲力尽时,眼前出现了一片白色——那是备用伞的颜色。它总算打开了。”他说。
仅仅10秒之后,何祥美便降落至地面。这次妥善处置危机的经历,让何祥美得到“临危不乱、头脑清醒”的评价。
在连队里,何祥美的枪法一直位于中上水平。但他并不满足,认为自己仍有很大提升空间。
2005年下半年,传来甄选狙击手的消息。消息一出,一下来了200多人报名。“狙击手不仅对个人枪法考核标准极高,对其潜伏能力、战术等多方面都有综合要求。因此,大家都想试试自己是不是这块料。当时,我也没想到能被选上。”他说。
2005年12月,经过层层筛选,何祥美成为30名幸运儿之一。此后,他开始了为期10个月的封闭训练。
起初,何祥美的成绩并不算好,最初几次考核中,成绩始终在20名开外。
“我的射击水平并不差,但怎么一下成了尾巴?”反复思考后,他发现了问题所在。“狙击手所用的步枪和普通步枪有明显区别。狙击步枪的瞄准镜会将目标物放大9倍,也就是说你的手抖动1厘米,反映在远处的目标物上,就可能是几十米的误差。”他说,“明白了设备性能的根本不同,我也清楚该在哪里改善了。”
于是,在随后的训练中,何祥美时刻要求自己做到纹丝不动。“无论是刮风下雨,还是身体不适,我必须做到不受影响。除此之外,我还坚持在每次训练后完成笔记。成绩好或不好,一定都有原因。所以我一定要记录这些过程,并加以思考。”他说。
作为训练场上的“有心人”,他很快得到了回报。不久后,他的射击水平便进入了前3名。更让他骄傲的是,在几十次重要考核和演练中,他的成绩全部位于榜首。
这些年,何祥美和队友的身影曾多次出现在重要场合。“在这些时刻,我能强烈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和荣誉感。”他说。
如今,何祥美已经成为南昌陆军学院的一名学员。“在这里,我主要接受步兵指挥、基础文化等一系列课程培训。有了这些知识储备,我相信自己能更好的为国家和部队效力。我所有本领都是在部队练成的,未来,我将在部队继续书写漂亮的人生。”他说。
本报记者 骆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