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朋友会说:这些事儿是你文章里写的。我一愣,然后乐道:难为你信。
感情是一件很个人化、很隐私的事。我一向不认为,某个人的情感经历能给另一个人当参照。我的那些八卦文章,也从来不会讲一个人的故事,它们都是东挑西拣,拼凑起来的。而在我不停地讲述“别人”时,曾经被人问:你为什么不写自己?
其实,写出来的那些事,不管是自己的,还是别人的,都不太可能“原景重现”,都是经过剪裁、挪移、拼接之后的“创造”。文字的叙述尤其如此,谴词造句之时,已经有所取舍、鉴别和判断了。
所以,要紧的不是讲故事,而是这些故事想要“表达”什么?当文字连缀成篇,围绕不同的主题行进时,传递出的不只是情节,更是写作者的个人态度。
于我而言,这种态度更像一种角度。站在不同的地方,看一个杯子,它所呈现的影像可能完全不同;以不同的视角(包括在不同的时间)看一件事,感受也好,立场也罢,或许截然相反。
而这个世界最难以捉摸的事,恐怕就是情感。它没有所谓的是非对错,而且,很多时候,难以操控。我们都是他人情感经历的旁观者、倾听者,也或多或少给别人提过建议,指点迷津,可当我们身陷情感纠葛之时,那些条分缕析,还有出给别人的高招儿,可能统统都不管用。
那么,实在没有写文章——尤其是写婚姻情感类文章的必要?
倘若想要给人指南的话,真是没必要;倘若想要提供一个看待问题的不同角度,或可试试。
这就是写这本书的缘由。
原本,它们都只是些专栏文章,并没有特别集中的主题。突然某天,对经济学发生了兴趣,便开始琢磨:如果从经济学的角度,来审视感情生活,会是什么样?它无法改变感情的最终归属,有没有影响我们看待爱的视角和态度?
情感困惑,或者纠结,大约都是一种选择和取舍。当你对一件事,一个人了解得更为深远、丰富时,得与失的结果会不会有所不同?希望那些故事和文字,能为你提供一些虚拟的情感经验和积累,从而看到既定路径之外的另一种可能。
是的,没有人能替你作决定,都只是旁观者。街边儿看下棋的人,都会指手画脚,真要对弈起来,胜败难说。好在,我们都是情感的参与者,从来不缺少实战机会,有备而来的话,谁说就不能赢?
星座指南说,天蝎座的都是“人精”,如若不幸,遇到一个笨的,那一定笨得可以。唯愿你遇到的,写这些情感故事的人,不是那个呆瓜。
(此文为《婚姻经济学——逃不掉的幸福税》后记)
冯雪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