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了25年记者,和各种各样的人打过交道,但真正被感动的时候并不多。最近一次被感动,是在元宵节那天。
春节后上班,我收到一条福建闽侯县通讯员发来的有关该县实施残疾人“安居工程”让443户残疾人搬进新居的消息。靠材料编写新闻不是中青报人的风格,我决定到现场去采访,于是选择在元宵节上午驾车前往位于福州市郊的闽侯县南通镇泽苗村,走进一户刚搬进新居的残疾人家中。这家有4口人,其中3个是残疾人。户主张振根和老母亲都是轻度肢体残疾,其妻重度智力残疾,只有读初中的16岁儿子身体健全。
张振根告诉我,这栋约60平方米的两层小楼是在政府的帮助下建起来的,“盖新房花了6万多元,除了政府补助的2.6万元外,亲戚赞助一点,还用了自己的一点积蓄。”
问起他的收入情况,他说,他家是低保户,政府每月给每人50元,4口人就是200元,加上妻子属重度残疾,政府另行补助30元。此外,他自己平时骑电动三轮车载客,每月赚700元左右,全家的月收入还不到1000元。
1000元要养活4口人?这完全超出了我的经验,简直难以想像。老张见我惊讶,竟把衣服一件件脱下来给我看,“这些都是别人穿过后送给我的”。至于吃的,“就是饭和菜,很少吃肉和海鲜”。
再看看他家的摆设,除了电视、热水器、电风扇,就没别的电器了。老张兴冲冲地介绍说:“这台彩电是春节前搬家时花了290元买来的。”这个电视的牌子我从未见过,我怀疑老张被骗了,但我没敢说出口,担心坏了他的心情。
面对这样的窘境,我心里一阵酸楚,但老张似乎比较知足。“要不是政府关心,我这辈子根本不可能住新房。”他说,以前的房子只有现在一半这么大,一个厨房,一个房间,只能住两个人,母亲和儿子不得不借住在亲戚家的厅堂角落。由于老房子屋顶上盖的是石棉瓦,下雨时会漏水,“在厨房煮饭都得戴斗笠”。
我用手机给他们家的3个残疾人拍了张合影,配上文字说明,然后发到新浪微博。临走时,我掏出百元塞到老张的手里,他却和我推来推去,我解释说“这是给你家小孩的压岁钱”,他这才肯收下。
出了老张的家门,我刷新微博,发现已经有热心网友在询问他家的地址,表示要发动社会力量救助他。2月7日,我写的现场短新闻《福建闽侯443户残疾人住进新房》在中国青年报一版“新春走基层”栏目刊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