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2012年02月27日 星期一
中青在线

管理时评

央企新闻发言人“高危”的背后

崔丽 《 中国青年报 》( 2012年02月27日   10 版)

    2月20日,国务院国资委向社会公布了2012年中央企业新闻发言人信息,这是继去年首次公布新闻发言人信息之后,再次公布有关信息。

    此次公布的央企新闻发言人联络表令人耳目一新,除新闻发言人姓名、办公电话外,工作手机、传真及邮箱等多种联系方式,一应俱全。

    颇有意味的是,面对国资委此番大力度举动,公众未及品头论足,倒是国资委某未具名人士先开了腔。据报道,这位国资委相关负责人说,新闻发言人是一项高危行业,由于语言表达能力以及个人素质的差距,有时可能会被断章取义,也希望媒体及社会各界给予包容和理解。

    此语一出,质疑声不绝于耳,“高危”一词也成了网友们调侃与开涮的“佐料”。一位网友发问:央企发言人是高危行业,请问,中国还有安全的行业吗?还有网友称,发言人是替央企护短的,你当然说是高危行业了。

    实际上,国资委与公众关于央企新闻发言人“高危”之论的纷争,十分耐人寻味。它如同一枚试纸,显现的是当下央企与公众舆论相互间的双重信任缺失。

    一方面,国资委的央企新闻发言人“高危论”,透着对公众、媒体的不信任感,生怕一发言就被断章取义,被怀疑猜忌,以至令央企蒙冤受屈。

    另一方面,公众、媒体对央企新闻发言人的不信任更胜一筹。自去年始,央企新闻发言人联络表一出来,就有媒体不断打电话、发信息、约采访,用意在对央企新闻发言人敏感度、执行力进行测试,“74%的央企新闻发言人的手机或座机有人接听。但也存在电话无法接通、邮件没有回复,少数电话接听者存在推诿敷衍甚至态度不好的情况”,这样的报道不时见诸报端。

    在相互猜度防范间,一语不和,硝烟四起。由此看来,在这件事上,“高危”的不是央企新闻发言人,而是“信任高危”。

    我国国有企业经历了艰难的改革历程,近20年来,央企不断做大做强。2011年,中央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创历史新高。

    国有企业的资产实质上属于国家、属于全体国民。按说,赚钱多了,家底殷实了,全民都高兴。之所以出现“央企利润大增惹来非议”的现象,其实,公众非议的不是业绩增,而是央企的利润、红利如何分配?垄断坚冰如何打破?社会责任如何履行?

    诚如国资委人士所言,中央企业大多处于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社会影响面大,公众关注度高。

    期待之切,则责之深。央企的一举一动,关乎财富分配,关乎公众利益,关乎社会公平。因此,当“天价酒”惊现,当油污浸染海洋,当腐败蛀虫肆无忌惮,此其时,尤需央企新闻发言人以足够的勇气与担当,以足够的坦率与真诚,正视问题,回应公众关切,更需要企业拿出刮骨疗毒的决心与行动,重塑自身形象,给社会公众以信心和希望。

    探究信任双重缺失的缘由,可以看出,当信息不够公开透明,当媒体看不到痛改前非的自省,当公众的期盼一再落空,不信任和失望就会弥漫成一种深度焦虑的社会情绪。处于舆论旋涡中的央企,也由此对公众、媒体产生不信任与隔膜,以“少说、不说”的姿态明哲保身。

    社会信任重建,担当在央企。

    国资委副主任邵宁曾在一次新闻发布会上坦言,对于央企的舆论环境问题,“我的感觉,现在的问题是沟通得不够,大家对中央企业的情况,对这几年国有企业改革的情况,对中央企业这几年的变化,了解得还是不多,这个责任主要是在我。”

    国资委推出央企新闻发言人制,可谓用心良苦,有关负责人一再声明,目的是畅通企业与媒体、公众沟通交流的渠道。

    需要正视的是,央企新闻发言人信息公开运行一年来,在回应公众关切、积极与社会沟通方面,做得并非尽如人意。既是“发言人”,则须有主动之姿态,但搜索百余家央企新闻发言人信息,去年一年来,主动面对公众和媒体抛头露面的新闻发言人,实在寥寥。即便在民声沸腾的突发事件面前,也难觅其踪迹。

    当然,示范性举动并非没有。去年,中石化广东分公司冒出“天价茅台酒”事件之时,不仅中石化集团公司新闻发言人黄文生主动与媒体沟通,而且董事长傅成玉带领班子成员,直接与媒体面对面,坦陈问题,表明态度。如此坦诚沟通与交流,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社会的“包容与理解”。

    新闻发言不在“人”,而在于“制度”。但仅从央企新闻发言人制度施行以来的效果看,莫说如国资委有关人士所言“晚于西方一个世纪”,就是一些起步性、基础性制度的建章立制也并不完备。

    对这一制度如何推行,目前只是宣示性表态,要求各企业公布的电话保证在办公时间内有人接听,接收到的传真和邮件要尽快回复。而对新闻发布遵行的程序、时间,新闻发言的内容、范围等,并无明确规定。因此,执行中难免跑偏、走样,新闻发言人“不发言”、“无作为”现象出现。这也让一些社会人士有机可乘,向新闻发言人推销广告、产品,往邮箱中塞垃圾邮件,给新闻发言人工作带来困扰,滥用了新闻发言资源。

    此番央企新闻发言人“高危”引来舆论炮轰,并非媒体、公众要一棍子把新闻发言人打倒,而是敲了一个警钟,督促新闻发言人制度更进一步健全完善,更希望通过这个窗口,树立央企负责任的、可信赖的“共和国长子”形象。

分享到:
央企新闻发言人“高危”的背后
国资委:推动央企与中小企业共同发展
国家电网倡导科学的企业社会责任观
一周观察
图片新闻
百年中行何以基业长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