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2012年03月16日 星期五
中青在线

声音

谁给了非法3.15网站牟利空间

郭文婧 《 中国青年报 》( 2012年03月16日   05 版)

    据媒体报道,仅北京地区,就有数百家非法3·15网站。这些网站刊登消费者的投诉信息后,依靠收取涉事企业的公关费和删帖费牟利,日进数万元,而消费者从头到尾都被利用。据从业者称,3·15前后投诉最多,也是他们挣钱最快的时候,业务量能翻番。(《新京报》3月15日)

    这些非法3·15网站,打着公益的幌子,吃消费者的投诉信息,吃企业的公关费,吃社会公信力,赚的盆满钵满。之所以能够赚钱,是因为不少企业“自己并不干净”,3·15临近他们很紧张,都怕被媒体盯住,都愿意花点儿小钱来消灾。

    为什么这些非法3·15网站有机可乘?原因可能有两个。一是合法的3·15网站可能宣传力度不够,“养在深闺人未识”,没有能够真正发挥出应有的作用;二是合法的3·15网站可能服务并不好,消费者的一些投诉,可能没有发布出来,也可能石沉大海。

    消费者权益的保护,离不开大众传媒的鼓与呼,离不开大众传媒的舆论监督。非法3·15网站的投诉信息,为其他大众传媒的揭露与报道提供了新闻线索,这是企业愿意花钱消灾的主要原因。但是,为什么非法3·15网站的盈利主要集中在3·15前一个月呢?这是值得传媒业者反思的。正是因为大众传媒的批评报道,没有做到常态化,往往喜欢在3·15前后推出集中的、应景的报道,所以那些“不干净的企业”才在这个时候特别害怕。如果大众传媒批评报道能够与消费者零距离、常沟通,有独立的新闻线索来源,非法3·15网站讹诈企业成功的几率也会小很多。

    非法3·15网站的盈利主要集中在3·15前一个月,更重要的是揭示了公权执法的不足:一是执法目前往往遵循的是“媒体报道——执法”的逻辑,缺乏机制化的查处,“不干净”的企业只要逃过了新闻报道,就极有可能逃掉了查处;二是执法力度可能前后不一,因为3·15是消费者权益日,因此在这前后被媒体报道的,往往查处比较严厉,以给消费者一个应景的“交代”,因为执法部门要通过这个特殊的节日展现执法的态度。而其他时间,由于媒体关注焦点不在于此,调查的认真程度与查处力度,也可能就打了折扣,所以企业特别害怕在这个时间点上被曝光。

    网站删帖同时还侵害了社会公众的知情权和公民言论自由权。因此,很有必要出台专门法规,对这种行为加强监管、惩处。

分享到:
囚徒困境下,教育消费何去何从
进口红酒暴利“步步惊心”
谁给了非法3.15网站牟利空间
家电商品、电信服务仍是消费侵权“重灾区”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