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2012年03月27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经济时评

医患间的伤口需要弥合而不是撕裂

本报记者 董伟 《 中国青年报 》( 2012年03月27日   05 版)

    又一个血案发生在医患之间。这次的地点是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3月23日,患者李某拿着水果刀冲进了该院风湿免疫科,砍死砍伤4名医务人员,他自己也迅即被拘留。悲剧已然让人心痛,而随后而至的医患对立的纷争更让人齿寒。

    同事们在哀悼被刺遇难的年轻医生王浩。这位28岁的小伙子刚刚收到香港中文大学博士生录取通知书,却再也不可能去报到了。同事们在为受伤还躺着病床上的王宇鸣不平。据说,他是一名很好的医生,为人淡泊、儒雅,工作早来晚走,还替患者垫过住院费,也曾经将红包退回。如今王宇右眼的纱布被血浸透。

    李某行凶后,向自己身体捅了三刀,逃至医院门诊部急诊室,被赶来的警察抓住。

    这是多么凄惨的故事!医院本是救死扶伤的场所,却成了刀剑相向的场地;医患本是同一战壕面向疾病的战友,却成了不共戴天的仇敌。

    旧怨未平新恨再起:谁能忘记北京同仁医院徐文医生被追杀砍伤的一幕?谁能忘记武汉协和医院数十人的械斗?谁能忘记东莞长安医院患者的菜刀?医患的纠纷看不到尽头,唯有版本更迭。

    “3·23血案”之后,有人建议,给所有医生配枪,还有人建议,医生不要做医生了……

    在“建议”与“想起”之间,医患都找到了彼此群体的认同。然而,这种认同却固化了恨意,加深了对立。

    如同一套病毒程序,当恶性事件发生,医患双方总是如此,自动裂化为两个阵营。彼此咒骂着对方,发泄着积久的愤怒。这个时候,事件本身已不那么重要了,血和生命也不那么重要了。唯有怨恨控制着双方。

    在怨恨之下,“3·23血案”竟然会让80%的网友感到“高兴”。他们相信,医生没有一个是好东西,都是“吃人不吐骨头”,杀伤一两个只是恶有恶报罢了。全然没有一点点悲悯之心。在怨恨之下,医生认为,所有的患者都是农夫怀中的那条毒蛇,只会恩将仇报而已,唯有在以后的诊疗中以恶制恶。根本不理会入职时的铮铮誓言。

    可是,发泄的结果除了拉大创伤之外又得到了什么?

    “3·23血案”本身是个案,请以个案去处理。虽然对于李某身上发生了什么,以致于他采取“自杀式”袭击,尚未可知,但是无论如何,此等残忍行为都不是法治社会所允许的。对行凶者依法惩处,以慰伤亡。这是人心所向,也是法律所指。

    然而,个案不应该作为评判医患整体是非的依据。医生的尊严绝不只是丧失在患者的菜刀下。即便用警察立起高墙,医生就能有安全感、幸福感了么?患者不顾性命的搏击绝非刑法软弱所引起,也一定不能靠严刑峻法所禁止。个案给了人们了解矛盾如此深的感性角度,却难以给出真正的解决之道。

    众所周知,医患交恶非一日之寒,也不是单方面因素造成的。现在唯有将希望寄托在改革上。尽管步履蹒跚、万般艰难,也有诸多不如意,可医改仍是打开医患死结的钥匙。通过改革,找到缓解患者看病难、看病贵的路子,找到医生安全执业、体面生活的办法,从而根除悲剧的土壤;通过改革,找到医患都认同的纠纷调解机制,一旦失和,不致动手动刀;通过改革,找回医患的信任。

    当然,改革不是一两天的事,也不可能轻易达成。在那之前,每一个人能否采取更加积极的态度?尤其是在发生恶性事件的当口。每一方,医生、患者、媒体,都更加小心翼翼地发言。不煽动,不宣泄,不造谣。克制而富于建设性,努力将恶性案件转变为和解的机会。如此,才是对那些血与生命的尊重。

分享到:
有机产品靠认证还是靠信誉
实体书店能否突围
教育用地需不需要“单列”
医患间的伤口需要弥合而不是撕裂
41套房“一房二卖” 广西一房产公司股东被判刑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