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2012年03月30日 星期五
中青在线

为了86个孩子

把学校找回来

本报记者 庄庆鸿 《 中国青年报 》( 2012年03月30日   08 版)

    从成都到西昌的火车上,成都义工老黑守着登山包,静静地坐着。凌晨到达西昌,他才刚站到了进大凉山的起点。

    他不是逍遥自在的“驴友”。登山包里装的都是给大凉山的孩子们送去的棉衣、图书、铅笔……

    最漫长的一天

    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布拖县,大凉山深处的这片贫瘠的土地,老黑再熟悉不过。十多年来,他已经来过26次。

    根据凉山州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2010年年底尚有27.98万人生活在“不宜人居的高寒山区、干旱缺水地区、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特别严重的地区”。

    老黑这次要去的收古村就是这么个地方。

    山路上布满石头,从西昌汽车站发往布拖县城的长途汽车在山路上颠簸着向上爬行。四个小时后,车到布拖县城。换乘另一辆汽车,又颠簸两个小时,老黑在西溪河区下了车。

    广袤的高原湿地是一个圆,西溪河区就是圆边上最靠近现代文明的一点,而收古村在最远的另一边。

    在狂风刮起的黄土中,要走近收古村的炊烟,还需再搭乘拖拉机,再徒步30分钟。拖拉机是义工在乐安乡主要的交通工具,每次陷在泥里,义工们会卷起裤腿,拼命把车推出泥坑。

    “冬天路况就更恼火。”面对海拔超过3000米的大凉山,运输援赠物资的大卡车必须挂上防滑链,才能在雪泥路上开动。近四年来,成都义工先后带去了近百万件冬衣、上千米的水管,还有图书、文具、药品、棉被、洗涤用品……大雪封山后,义工只能背着几十斤的物资在雪地里徒步前行。

    每一次进山前,老黑总是要更新一篇自己的博客:《我的遗嘱》。它交代了他万一遭遇不测的后事处理,简单却全面。“我并不怕死亡,但我更期望能够活着,我是这样的活法。每次去了布拖再回到成都,我总是对自己说:我们活下来了!” 

    这是个什么地方

    尽管已经在收古村过了三个春节,“进那个村就像进自己家一样”,但老黑每次都用“震惊”形容自己所见。

    “站在收古村小学里,还有些许文明的影子,隔一堵墙,简直就近乎于原始部落。”每户人家都是席地而坐,找不到一张凳子,猪、狗、鸡满屋乱窜,人尿、猪粪、鸡屎遍地……

    走访中,老黑看到了一个8岁的小男孩。当时零下7℃,孩子身上只披了一件彝族手织黑斗篷“察尔瓦”,脚上穿的是有几个大洞的胶鞋。小脸冻得通红,他把黑色皲裂的小手塞进嘴里取暖,浑身直哆嗦。

    凉山州政府报告显示,2010年年底尚有3个乡共593个村不通公路,有18.9万户不通电,尚有32.55万人住石板房、木板房、茅草房和危房,人畜混居一屋或同处一院现象比较普遍。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达128.11万人,占总数的55.6%。

    这个地方贫苦,但善良。

    阿平额吉是收古村小学走出的学生之一,家里有妈妈和一个刚上学的弟弟。每一次,妈妈都会让额吉给义工们送来一筐“鸡蛋”,尽管会掺几个鸭蛋。“因为义工来得多,他们没有那么多鸡蛋。”

    收古村没有旅店、没有宾馆。义工们通常在教室打地铺休息。吃的更是谈不上,通常是十多人一锅方便面。

    好多次额吉来请义工去他家吃乳猪,都被义工们拒绝了。请不动的额吉就急得直哭。按照当地的风俗,家里来客人要杀乳猪款待。对这个人均年收入低于1000元的地区来说,一头猪就是最值钱的家当。

    但这样一次次的拒绝,也挡不住村民们送来的鸡蛋、土豆、苦荞、腊肉、土鸡……只要是从家里能够翻出来的好东西,他们都送到义工们的临时宿舍。但是每每送来的东西,也会被原封不动地送回村民家里。

    老黑他们在这里都有了新的名字。吉果老师让孙子喊“阿普老黑”,“阿普”是爷爷的意思。彝族孩子们会围着一名胖胖的“90”后义工喊“阿洛小胖,得铃得铃!”意思是“亲爱小胖,真棒真棒!”

    收古小学的外墙上,至今还依稀可以看到:“感谢老黑同志对我村小无比的关怀和支持”的标语。一看到,老黑急忙跑过去,拿水擦掉“老黑同志”,重新写上“社会各界”。

    努力把学校找回来

    老黑躺在教室冰凉的水泥地上,彻夜未眠。外面的狂风打得光秃秃的旗杆“咣咣”响。他统计了收古村的86个失学孩子,“两个邻村还有大约50个”。

    他决心为孩子们做点什么,把学校找回来。

    “我们已经联系好了愿意去支教的年轻老师,也制定了重建学校需要的物品预算,现在只差资金和政府的支持。”老黑到处这么呼吁,“凉山州布拖县收古村小学的恢复,需要您双手温暖的传递!”

    老黑的预算细表具体到了“120条红领巾,每条9角钱;480支铅笔,每只6角钱”。预算最贵的是一套600瓦的太阳能发电器,预算1.5万元。

    预算总计是物资212305元、物流运输8000元,加上不可预测的备用费2万元,合计24.0305万元。

    可是天上哪能掉下24万元的馅饼?老黑他们想的办法是,把这分成了无数个“爱心包”,接受捐赠,每份为24元,共计10013份。“截至2月9日,收到捐赠912份,还差9101份。”

    他筹办的成都义工善行凉山摄影展《问山》将于今年3月31日下午3点,在澳门慕拉士大马路178-182号望厦社屋望善楼3楼开幕。展览免费,将一直持续到4月28日。

    根据这些参展摄影作品制作的纪实摄影明信片在淘宝网店上已公开出售,募集善款。“成都义工老黑”的微博也一直在不停地努力:

    “朋友们,请伸出您的援手吧,只需要一顿麦当劳、必胜客的钱,您将可能会改变他们的命运。”

分享到:
拉牛老师的最后一课
把学校找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