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2年04月04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沉重的场景

老照 《 中国青年报 》( 2012年04月04日   04 版)

    《病房中的死亡》【油画】

    画家蒙克所画的人物,犹如舞台剧的各个角色,很可能每种特定的姿势就代表一种特定情绪,类似于某种身体语言。

    1877年,14岁的蒙克失去了心爱的姐姐。1894年,31岁的蒙克画了《病房中的死亡》,再现了姐姐索菲亚死亡时的场景。

    为什么17年后才碰这个题材?这17年中画了《呐喊》、《忧郁》的蒙克关于姐姐的死都想了些什么?蒙克在日记里写道:“疾病、疯狂和死亡犹如黑色天使从天上注视着我,终身陪伴左右。”在时间的墙上,空白也是思念的一种——不愿想下去、不敢想、也想不清。

    10岁那年,我的好朋友明昌由于做脑瘤手术死在医院。手术头一天,我们去看他。当护士的母亲特地推迟了儿子理发的时间。那一头浓密的黑发下,我们猜不出瘤子藏在哪里?夕阳打在竖条的病号服上,明昌说,做完手术你再来看我,我把这身衣服也让你穿穿。

    明昌手术后,他母亲不许我们再去看他。他的死讯也是过了一个多月才传出来的。更令人不解的是,他母亲带着小妹妹迅速搬走了。悲伤中的母亲用心良苦,不想让街坊尤其是同龄人看到儿子的遗容,几十年过去,明昌在我的记忆中还是活生生的少年模样。

    蒙克17年后画索菲亚之死,虽然那张床位于画面的中心,却也隐去了故人的身体和面容。刺眼的白床单一角垂地,在大面积黄色地面的映衬中,死亡的颜色令人窒息。让人疑惑的倒是画中人的模样,他们都是蒙克画画时的年龄样貌,蒙克希望以此证明索菲亚的死一直影响着家庭生活。

    这就是死亡场景的间离效果,与记忆随行,被想象重建。

    母亲一辈子没去过南城,但她却止步在那里。她在这个城市生活了近50年,与这个城市的相融仅限于这个家庭的5个孩子,不认识、没去过的地方很多。在她停止呼吸10分钟后,南城的上空布满烟花。这一天是1999年9月22日,一个庆典正在进行最后的彩排。母亲走得亮亮堂堂。

    而多数死亡场景还是缺少诗意、令人手足无措。索菲亚死的那天发生了什么事?画中人的视线都在病床之外,有的扶椅,有的扶墙,有的合手,“这些遭受痛苦、相亲相爱”的人在蒙克的笔下不是简单的现实,而是一种精神维度。“我不是画我所见到的东西,而是画我所经历的东西。”死者生者互相闯入,死者不再说话,生者在那一刻不知怎么说、不知说什么。

    20多岁,第一次参加追悼会,大家都去我也去,盲目、紧张,和遗孀握手时该说什么?说什么,当然听不到前面的人在说什么,哀乐几乎淹没了一切。我始终在看前面的人。他们握手的姿势,身体前倾的样子表明他们与死者的关系,他们不停地点头一定是在用轻声细语慰问死者家属。这使我加快了思考的速度。我必须想出一句得体的话说给那个一直流泪的女人听。

    她敷衍地伸出了手,看也不看我一眼,我也不敢看她,那两个字,一下子脱口而出。我想她当时没听出我说的是什么,她听了那么多的话,可能一句也记不清,她当时最想做的一件事可能就是这个告别仪式快点结束。

    我说的是:你好。

    蒙克先生,你的家人在索菲亚的病床前都说了些什么,希望你在《私人笔记》里告诉我。

    相关文章:

    清明·长别离

    生死这一课

    最后的尊严

    夕阳山外山

    终于放下了

清明·长别离
生死这一课
最后的尊严
夕阳山外山
沉重的场景
终于放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