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创业门槛降低,金融环境变好,很可能3~5年就产生一家上市公司。”悠视网CEO李竹日前在“文化创意企业孵化器加速器发展”论坛上如是说。
随着文化创意产业成为北京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和最具增长潜质的产业,培育具有先进经营理念的新一代文化创意企业家,让现有文化科技的资源实现优化配置、互动共享愈加重要,对文化创意企业孵化器的建设提上日程,这也成为大学生创业的契机。
“‘胡同里的创意工厂’实际上就是中小型文化企业的孵化器。北京市东城区现在一共认定了10家文化创意产业示范基地,各具特色。每个‘胡同里的创意工厂’都有自己的主业,比如方家胡同46号以演艺产业为主,人民美术印刷厂主要是以设计产业为主,东雍创意谷是以科技型的文化企业为主。”中关村科技园区雍和园管委会副主任贾邦认为,旧工厂成创意工厂不仅为老企业的产业转型提供出路,也让大学生创业者有了可施展的平台。
的确,在北京的许多特色胡同里,有不少大学生就搞起了文化创意,而在其他文化创意产业,如影视、游戏、动画等,也不乏年轻人的身影。
看到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自主创业的道路,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副主任周庆山深有体会:“实践、创业教育,特别是孵化器,与大学是有脱节的。我的体会是,大学里的人才资源、智力资源、知识资源没有最大化地发挥出来、没有跟企业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是我们脱节的地方。”
“今年九部委包括文化部发布的文件中提到,大学要加强实践育人。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理念就是,高等学校的教育,要改变重理论、轻实践、重理论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现状,特别强调大学生要有更多的时间去社会上实习、实践,而且鼓励大学一定与社会上的企业相合作,和园区相合作。”在周青山看来,美国斯坦福大学在产学研相结合的方面就做得非常好,大学应该更多地与孵化器相结合,他建议,今后大学应该建立大量的实习实训基地、院系和企业建立平台,邀请企业家走进校园。
对此,李竹也有自己的看法:“孵化器中,应有创业训练的机构,对大学生进行创业辅导,会大大增加创业者存活的可能性,避免其走弯路。”
除了应为大学生提供训练机构外,孵化器仍有问题亟待解决。
赛迪集团副总裁肖劲松指出:“在过去,我们的孵化器缺乏专业性,没有服务链,这是孵化器达不成预想目的的主要原因。另一个问题是,在孵化器上的企业之间联系不紧密,彼此有什么资源都不清楚,而我们在调研的时候把这些企业集中起来,他们才发现彼此的资源是可以互相利用的,这就是说孵化器缺乏一个资源整合的能力。”
而提到建设文化创意企业孵化器,就要做更具体的要求。
“我们应该找到创意和文化中的规律,文化不能泡沫化。比如,现在全国就有大大小小几百家创业园区,其中不乏打着创意旗号搞房地产开发的,这就值得我们思考。年轻人在创业时,一定要有自主创意,而不能把国外的东西拿过来照搬。在此方面,一个很重要的方向就是我们在文化发展当中要结合中国文化元素和本土化特色,走差异化道路,加强知识产权产业链的打造。”周青山说。
李竹认为:“文化创意产业目前发展的瓶颈就是渠道。我们国家每年有70%的电视剧生产出来后没有办法在电视台播出,就是因为没有播出渠道,现在有了几家视频网站,大家开始做自制剧,互联网成了新的播出渠道。我相信未来,视频网站可能就会跟电视台差不多。”在李竹看来,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历史,就是中国文化创意产业传播渠道市场化的历史,“我们应该把文化创意产业与移动互联网相结合作为重点发展方向”。
尽管当前文化创意产业吸引着许多大学生创业者,但李竹还是提醒大家:“我不鼓励大学生创业,因为大学生缺乏经验,会走弯路。像我投资的六间房,就失败了。应该让毕业生到企业里面做一段时间,再创业,这样更靠谱儿。”
本报记者 张黎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