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2012年04月17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87.9%的人坦言当前大学生追捧“酱油课”

52%的人认为大学生青睐“酱油课”会养成只求“过关”的不良习气

实习生 张维欣 本报记者 肖舒楠 《 中国青年报 》( 2012年04月17日   07 版)

    甘肃兰州某高校大一新生曾蕙,在不久前选课时发现一门公选课颇受欢迎,学校论坛上不少人强调该课“必选”。为此,曾蕙在第一时间登录选课网页,争取到了名额。

    然而上课的状况让曾蕙大跌眼镜。“老师只是照本宣科。很多人逃课,一个同学可以代好几个人答到。”一位师兄告诉曾蕙,这类“逃课安全、易拿学分”的“酱油课”反倒成了香饽饽,手不快的人还选修不上呢。

    近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和搜狐新闻中心,对3399人进行的调查显示,87.9%的人坦言当前“酱油课”颇受大学生追捧。

    大学生为何青睐“酱油课”

    两年前,福建漳州师范学院教师刘敏(化名)开设了一门选修课。这门课的名额每次都爆满,一些没选上课的学生还会向她通融希望增加名额。但学生们的积极选课与上课时的态度反差极大,专心听课的人却很少。

    “我也严厉批评过不听讲的学生,说‘不好好上课就不给学分’,但如果通过率太低,学校可能会有意见。如果只是不让几个学生通过又起不到警醒作用。”刘敏说,没有哪个老师希望自己的课成为“酱油课”,但出于种种无奈,只得忍着做做样子。

    为何大学生青睐“酱油课”?63.7%的人认为原因是“受社会‘过关’心理影响,只求过关不重收获”;61.0%的人认为是“社会功利化风气所致”;46.1%的人觉得是因为“真正能学到东西的课程太少”;38.0%的人将原因归结为“升学、找工作需要看分数”;36.5%的人认为原因在于“很多人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另有31.6%的人选择“很多人不知道如何管理自己”。

    南昌大学新闻专业学生夏梦妤觉得,学生选择“酱油课”与一些老师忽视教学有关系。“有些老师更关心自己的项目和论文,不愿花时间准备选修课,授课内容空洞贫乏。有的老师甚至为了出去搞讲座,打发自己的研究生给学生代课。既然选修课都没什么营养,为什么不找一些好过的呢?”

    民意中国网网友张琪认为,大学生选择“酱油课”有不得已之处。如今找工作、升学、留学,都要看学生在校期间的各科成绩,如果所选课程老师太严苛,所得分数较低,会影响前程。而选择“酱油课”既不会让自己太辛苦,又可以轻松获得较高分数。

    54.7%的人认为大学生追捧“酱油课”是在虚度时光

    调查中,44.9%的人对大学生追捧“酱油课”表示“反对”,仅18.8%的人表示“赞成”,另有36.3%的人对此不置可否。

    湖南大学新闻传播与影视艺术学院副院长彭菊华指出,一些大学生偏爱“酱油课”,是大学教育制度不完善的一种表现。如今,学校对教师、学生的评价标准存在问题:评价教师,重在其是否做出课题、做出论文,是否拥有过评奖评优,但对学生教育的优劣却往往并不看重;评价学生,重在看其是否修满学分,是否成绩优良,是否获奖,而对其真正应当具备的综合素质不太看重。

    彭菊华说,现在的教育制度,在很大程度上把大学变成一个文凭派发机构。这背离了高校应培养高质量人才的根本宗旨。既然学校只负责发文凭,学生当然就跟着“混”文凭,所以那些轻松易过、但并没有太多实际意义的课程就成了他们的首选。

    调查中,54.7%的人认为大学生追捧“酱油课”将毫无收获,是在虚度大好时光;53.9%的人认为学校应对选修课进行调整优化,杜绝“酱油课”;52.0%的人认为大学生会因此养成只求“过关”的不良习气,影响未来发展;51.7%的人担心这不利于学生有针对性地培养自己的特长;51.6%的人建议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做好规划。

    湖南大学建筑学院研究生田沛泽曾选修一门摄影学课程,他不仅从中学到不少摄影专业知识,而且在老师的带动下对摄影产生了浓厚兴趣。前不久,即将毕业的田沛泽用自己所学为母校拍下摄影作品,并制作成明信片,受到师生们一致好评。田沛泽说,通过选修一门不太好过的“非酱油课”,为他打开了人生和事业的另一道门。

    上海市某广告策划公司负责人田微利在招聘员工时发现,有的应聘者明明是学广告设计,但选修了很多不相干的课程,如欧洲文学、宗教学之类,问其原因,对方支支吾吾说不上来。与此同时,很多相关且十分重要的课程他们却没有学。这样的人无异于自毁前程,“工作证可没有毕业证那么好混。你轻松拿到学分毕业,却没有真材实学,我们自然不会用你。”

分享到:
78.8%受访者感觉当下青年普遍依赖攻略生活
84.1%公众确认身边有年轻人毕业即买房
87.9%的人坦言当前大学生追捧“酱油课”
七成瑞士中学生选择读职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