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次,李震开始相信,有的时候和机器打交道,一点也不会比和人打交道简单。
设想一下:坐在房间里,人感到热,可以选择把衣服脱掉散热,或打开空调。但如果将人换成机器,尤其是一些大型机房里的通信、数据设备,就没这么容易伺候了。
拿脱衣散热这一招来说,就是将这些大块头的机器搬到露天的空地上,或是将机房的房顶掀开、院墙推倒,采用自然通风。在美国,谷歌和Facebook就是采用这样的方法,将它们的数据中心设在美国西海岸北部,当地气候干燥,全年气温较低,没有硫和粉尘污染。
国内的空气质量成了这一方法的拦路虎,大部分机房都难以通过选址来做到“散热”。假如在一些不甚理想的地方生搬硬套,其结果很可能是:空气中的各种杂物从四面八方、无孔不入地来腐蚀这些动辄百万、千万元的大块头。
面对“比人还要娇贵”的机器,这位第一批中关村高端领军人才、北京纳源丰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只剩下一个选择——打开空调制冷。但很快,李震就发现,空调虽然可以很好地解决“散热”的问题,但其成本实在太高,而这个问题在实际应用中,又确实难以绕开。
有数据显示,空调耗电在机房耗电中占到40%以上,有些机房甚至达到50%。根据李震调研的75家企业机房的规模估算,其每年运行电费在25亿元以上,约占北京全部机房运行电费的50%,并且每年以不低于10%的速度递增。
“机房节能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对空调机房进行节能。”但矛盾的是,空调机房制冷设备经常会造成双重浪费。
这是因为,在机房的环境里,现有的环境控制设备的显热比较低,只有90%的冷量会用于降低空气温度,还有10%的冷量会造成冷凝水,排出机房外。而机房的环境是只产热不产湿,为保证机房内恒温恒湿的环境,这就意味着,后续还要浪费冷量对其进行补湿,造成双重浪费。
“最好的方法就是取而代之。”有着多年在新能源和高效节能等相关领域研究的经验,李震下意识地想到了热管这种高导热元件。SIS热管由此诞生,其原理是利用室内外空气温差,使热管排热设备的冷凝端和蒸发端通过冷凝工质的气液相变和独特的分离式热管结构,迅速将机房环境中产生的大量热量带出室外,使机房IT设备运行在一个安全、稳定、可靠的环境温度下。
换句话说,只要室内外温差在5℃以上(室外低),SIS热管就能将室内的“热”排出去。
如此一来,就大大节省了空调设备主要制冷耗电部件——压缩机的工作时间,而同等排热量的SIS热管排热机组和常规空调相比,其电耗仅为常规空调的1/8到1/10。
一个更为直观的数字是,采用SIS热管技术,一个普通基站用机组日均耗电不足10度,而这仅相当于一幢6层筒子楼半天的用电量。
这就好比给这些大机器又穿上了一件特殊的绿色装,特殊之处就在于它不仅保暖,还降温。
能量利用效率(以下称PUE)是目前国际上通用的机房能耗指标,反映了机房数据中心总运行能耗和IT设备电耗的关系,数值越低,数据中心用能效率越高。李震说,国外大多数机房PUE在2以下,而国内PUE值在2.2~2.7之间。而他的团队自主研发的SIS热管,在对北京某高校图书馆进行了SIS热管机房的改造后,PUE从1.8降到了1.38;北京某国家机关网络中心机房热管改造后节电率达到50%以上。
这些“小热管”甫一上市,便得到了中国移动在内的众多通信运营商的热烈响应。经过在全国16个地市运营商基站中的初测、中试等近3年的实际验证后工作,SIS热管排热机组一举入围“中国移动2011年通信基站用热管换热机组集中采购名单”,并成为极少数的中标厂家之一。
李震简单算了一下,截至2010年6月底,三大运营商的基站总数达到130万个,假如有一半的基站安装了SIS热管排热机组,每个基站可以节约用电5000~10000度/年,那么单就通信基站来说,每年可节约用电50亿度电以上。热管技术已经入选国家发改委第四批重点节能推广技术,在“十二五”期间应用该技术可以实现节电20亿度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