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南省鹦哥岭自然保护区有这么一群年轻人:5年来,他们用双脚走遍了鹦哥岭的每一条山路,趟过了鹦哥岭的每一条河流,走进了鹦哥岭103个村庄的每一户农家。
对于鹦哥岭保护区的这些大学生来说,今年4月是他们最自豪、最有成就感的一段时间。面对纷至沓来的媒体记者,这群大学生既惊奇又高兴,惊奇的是他们觉得“自己只是做好本职工作而已,没想到会有这么大影响”,高兴的是可以利用这个难得的机会向大家宣传环保。
鹦哥岭保护区是目前海南省陆地面积最大的自然保护区,面积达5万多公顷。它保存着华南地区原生性最强、连片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是海南两大水系南渡江和昌化江的发源地,也是我国热带雨林生态系统保存最完整的自然保护区之一。
选择深山,痛并快乐着
2004年,海南省政府批准成立鹦哥岭省级自然保护区。但在之后的两年内,这个海南省陆地面积最大的保护区既无机构、也无人员。
2006年7月,周亚东被任命为鹦哥岭自然保护区管理站首任站长。现在已是海南省林业局总工程师的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回忆道:“我那个时候,其实是非常茫然的。没有办公场所,没有工作人员,手里就一张任命通知。”
在周亚东的建议下,海南省林业局决定面向全国各大农林院校招聘急需专业人才。“这穷山僻壤,不到1000块钱的月工资,大学生愿不愿意来?”这成了摆在周亚东面前的最大难题。
“当时周站长在电话里说了一大堆困难,也正是这些困难让我决定来鹦哥岭工作。”2007年毕业于东北林业大学的刘磊是首批来保护区的大学生,他觉得,正是老站长的坦诚让他感到来鹦哥岭将会大有可为,“有困难才会有机遇嘛”。
从北京林业大学硕士毕业的李飞是地道的北京人,酷爱自然保护事业。得知鹦哥岭保护区要招聘工作人员后,李飞想都没想便和学生物的爱人陈元君一起来到鹦哥岭,“我们两口子一起上山,一起下乡,一起探讨问题,这种感觉甭提有多好了”。
靠着周亚东的真诚和年轻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好奇,保护区管理站很快便建立起来。2007年至今,27名大学生先后来到了鹦哥岭——两名博士、4名硕士和21名本科毕业生。
负责动植物检测的大高个王合升,几年来走遍了鹦哥岭保护区的200多个山峰,每次进山除了自己的帐篷、设备外,他还经常帮女孩子背东西。在他看来,“风餐露宿、蚊虫叮咬都没什么,最难受的就是山里淋雨,因为热带雨林气候多变经常下雨,再加上出汗,衣服从里到外基本上就没有干过。”
与这些身体上的辛苦比起来,山里没有通讯信号让还在谈恋爱的王合升更为痛苦,“检测科是进山最多的部门,每次进山前都要给女朋友打电话报备,但山里情况谁也说不准,不能按时完成检测很正常,没办法只能经常跟女朋友‘玩失踪’”。
“由于天气热,上山基本不能带肉,只能拿些土豆、南瓜、榨菜、饼干等便于携带又不易变质的食物,更别说吃碗热面了。”来自三亚的麦严每次下山的第一件事是,吃上一碗热腾腾的海南伊面汤。
“在山里你有钱也没地方花,虽然工资不高但几年下来还是攒了些钱。”海南大学会计专业毕业的廖高峰用自己的全部积蓄买了两套专业相机,坚持观鸟拍鸟。2011年11月,他记录到了海南自1980年以来唯一的野外绯胸鹦鹉。
“管理站就像一个大家庭,大家相互帮助、相互学习,还相互起外号,高个王合升我们都叫他‘和珅’,麦严就叫‘卖盐’了,还有小胖廖高峰大家叫他‘阿肥’,这也许是大家能够坚持下来的重要原因。”从小到大几乎没有离开过家的湖南女孩周薇,在这里不仅收获了友谊,还收获了与刘磊的爱情。
从外人到兄弟
“让世代靠山吃山的村民放下砍刀、交出猎枪,和我们一起保护森林太难了。”负责社区宣传的王云鹏说,2007年保护区工作刚开始时,去农户家里做工作吃闭门羹是常有的事。
2008年,刘磊接到任务要去番阳分站驻点一年。所辖区域共有11个村委会,如何与村委会建立联系,怎么与村民打交道,怎么招聘、管理护林员,让刚参加工作不久的刘磊有些不知所措。“刚开始村民根本不信任你,讲那些爱林护林的大道理都没用,我只能挨家挨户去村民家里和他们一起抽烟、一起喝酒,时间久了他们还真把我当兄弟了。”
对此深有感触的还有王云鹏,“刚开始时村民见到我们就叫‘儚’(黎语:领导),把我们当外人;跟他们酒喝多了,聊多了,他们就改口叫我们‘侬’(黎语:兄弟),把我们当兄弟,工作自然好开展多了”。
如何让村民在不打猎、不砍树的情况下,生活有所改善,收入有所提高?是摆在保护区这群大学生面前的现实问题。他们参考北欧和国内其他地方的经验,在道银村试验建造堆肥厕所与深床猪圈,每年可为村民节省化肥开支1000多元。
他们还从印度引进改良夯土法和无需烧制的制砖机,只消耗烧砖的1/8能源,利用本地黏土和河沙,加少量水泥,就建起坚固的墙体。仍是就地取材,却盖成了更好的房子。
为了进一步提高保护区农民的收入,海南省林业局出资聘请了保护区内的270名村民就近担任护林员,并为每人配发了摩托车和衣服,每月开出1000多元工资。
“前些年,保护区成立之前打猎太厉害,好多动物和鱼几乎灭绝了,我们也意识到不能再这样下去了。”道银村护林小组组长符金海说,早些年开垦种植的橡胶树大部分都已开割,村民看到了改变又有了不错的收入,自然支持保护生态。
基层发展天地更广阔
鹦哥岭自然保护区自成立之初就不断创新保护区的管理模式、用人机制、工作方式,让年轻人自主选择工作岗位、自主制定工作计划、自主拟定工作经费、自主规划培训计划,根据兴趣、专业能力决定工作岗位。周亚东觉得:“年轻人在基层才有更广阔的发展天地。”
会计专业毕业的廖高峰根据自己的爱好,主动选择了社区宣教工作,“因为这样下村、进山的机会更多,拍鸟的机会也就更多”。
为了提高保护站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海南省林业局联合中南林业科技大学为其提供职研究生培训,个人只需支付1/3学费,目前共有8名队员正在接受在职研究生教育。
2010年,海南省政府将公益林补偿资金由每亩5元提升为每亩20元,大学生和护林员的工资翻了一番。
通过近5年的努力,鹦哥岭自然保护区工作站建立起了自己的电子档案馆。27名大学生共记录维管束植物2197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有坡垒、海南苏铁、台湾苏铁、伯乐树4种;国家二级植物保护有25种。记录到脊椎动物431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云豹、蟒蛇、海南山鹧鸪、海南灰孔雀雉4种,国家二级动物保护45种。同时还发现鹦哥岭树蛙等14种科学新种,记录到轮叶三棱栎等26个中国新种,以及伯乐树等178种海南新种。
近日,白沙县委组织部决定从鹦哥岭自然保护区的27名大学生中选派11人赴白沙县挂职锻炼。其中3位到县农业局担任副局长,两位到县林业局担任副局长,3位到元门乡担任副乡长,3位到南开乡担任副乡长,挂职期均为一年。白沙县还将为每位大学生提供一套限价商品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