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贵阳5月6日电(记者王橙澄)“我很激动,更觉得幸运,因为还有很多人正做着比我伟大得多的事业。”刚刚获得“中国青年五四奖章”的钟晶说。
这个被称为贵州省“最美乡村女医生”的“80后”姑娘,在去年被评为新华社“中国网事·感动人物”之后,已获得了多个奖杯和荣誉称号,但她始终心怀感恩。“奖章更让我感到了沉甸甸的责任。”
2008年,为了与在乡镇工作的丈夫团聚,钟晶辞去了省城贵阳市大医院的工作,来到偏远的贵州省黔西南州贞丰县龙河村。她发现,村民们最缺的就是能对症下药的好医生。于是,她为当地百姓办起了村卫生室。
然而,两个月后,丈夫就被调至黔西南州委工作。经过一番“斗争”,她决定,留下来继续为当地百姓服务。
她从不多的积蓄中拿出两万元,购买治疗仪器等,还几次自掏腰包,请贵阳的妇科专家为村民坐诊。又托同为医生的外婆和母亲寻找专治风湿的草药方。村里不少苗族群众不懂汉语,她就打手势,或请当地学生帮忙翻译……每天都忙得团团转。
不过,许多村民一开始也不相信这位年轻医生的医术。遇到不信任自己的病人,钟晶就先给他们配一天的药,仅两三元钱,告诉病人有效再来。每个病人进门,她总是先端上一杯热水。
渐渐地,“钟医生”的口碑越来越好、越传越远,邻村的群众专程赶来找她看病,外来的建筑工人也把这里当成“固定”医疗点。
钟晶始终坚持在保证疗效的同时,尽可能使用便宜药,钱不够也可赊账。时间一长,村民们把钟晶当成朋友,平时来拉拉家常,赶集时来歇歇脚,还常为她送来自家地里的蔬菜,逢年过节不约而同地送来糍粑、红米饭。村里的孩子们亲切地叫她“姨妈”、“小娘”。
在她看来,在大城市大医院,医生和病人多是纯粹的医患关系,但在农村,村民们把医生当成了一家人,更能让医生体会到自己的价值。
其实,在病人面前沉稳干练的钟晶,也是典型的“80后”,是家里“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独生女。但在龙河村卫生室,没有澡堂、时常停电、厕所简陋、没有城市里五彩斑斓的时装和灯红酒绿的夜生活,乡村的寂寞无边无际……
对女儿和父母,她也心怀愧疚,只能靠电话沟通,夫妻俩也很少在家里正正规规的吃顿饭。但这些困难,她都坚强地一一承受,“不是没有打过‘退堂鼓’,但乡亲们听说我可能离开时,都跑来挽留。老百姓这样需要你,怎么忍心舍他们而去?”钟晶说。
如今,她在龙河村卫生室已坚守了4个年头。不过,她已不再是“孤军作战”。钟晶说,被评为新华社“中国网事·感动人物”后,不少人找到她,愿意帮助她所在的村寨。一些爱心人士寄来了各种常用药物,还有两个学医的志愿者辞去城里的工作来给她帮忙,而他们提出的唯一要求就是“有饭吃、有床睡”。
“这样我在卫生室里就有了志同道合的同伴,也可以腾出时间为乡亲们送医上门。”钟晶说,如今,她和志愿者们一有空就挨家挨户为村里的老人和孩子送去好心人捐赠的免费常用药,同时传授卫生知识。
“志愿者们说她们过来帮忙是被我的精神感动了,但其实她们也感动了我,每个人都可以做‘活雷锋’,都能把这种爱心传递下去。”钟晶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