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12年05月08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85.6%受访者会选择“治愈系”化解压力

55.6%的人认为青年应勇敢面对压力

实习生 卢迪迪 本报记者 黄冲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2年05月08日   07 版)

    漫画:HY

    在这个压力丛生、情感快餐的时代,每个人心里都或多或少埋藏着一些苦闷和忧伤。于是,一段舒缓的音乐,一本文笔优美的书,一次寻找自我的旅行……都成为自我疗伤的办法。这些方法都被称为“治愈系”。

    “治愈系”为什么这么受欢迎?近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题客调查网和民意中国网,对全国31个省(区、市)15666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76.2%的人坦言自己压力大,85.6%的人会选择“治愈系”来化解压力。受访者中,70后占24.1%,80后占53.0%,90后占14.0%;80.1%为在职人员。

    调查显示“治愈系”音乐最受欢迎

    北京80后职员申彬去年刚进入职场,他告诉记者,自己业务不娴熟,又不太自信。“虽然没有考核指标,还是希望像老员工一样超额完成销售任务。心理压力越来越大。”他在北京无亲无故,所有压力只能独自面对。每当心情不好时,就会去网上看看“猫叔”(一只头出奇大的猫,喜欢眯眼,淡定的神态很像一个与世无争的大叔——编者注)和“俊介”(一只哈多利系博美犬,因为在网上卖萌而走红网络——编者注)治愈下自己。

    “‘猫叔’云淡风轻、淡定的表情,‘俊介’无比纯真的眼神、憨态可掬的造型,总会让坏心情烟消云散。只要‘猫叔’、‘俊介’还在萌,世界就会很美好。我总能在它们身上寻找到安慰。”他说。 

    广州白领姚晓军觉得,现在压力太大了,他列举:每天望房兴叹,买得起车烧不起油,工作中各种考核,酒场饭局应酬多,家庭责任重。“想到自己都到了而立之年,事业上还没有起色就发愁。都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压力这么大,只能憋在心里。”

    郁闷的时候,姚晓军会选择看一些“治愈系”短片,比如搞笑的倒霉熊系列,里面戏剧化的情节总能让他把烦恼抛到脑后。还有最近大受欢迎的动画《白熊咖啡厅》,“每天看看经营咖啡店的主人公白熊,和熊猫、企鹅、羊驼等咖啡厅常客发生的各种爆笑、卖萌的故事,就会感觉心情很好。”他还会经常下载励志性的影片激励自己,比如《幸福终点站》、《阿甘正传》、《叫我第一名》等。“我感觉‘治愈系’电影对缓解压力还是很有帮助的。治愈自己,也能让家人放心。”

    哪种“治愈系”最受欢迎?调查中,61.3%的人选择“治愈系”音乐,44.5%的人表示是“治愈系”电影,32.5%的人选择“治愈系”游戏,26.4%的人认为是“治愈系”食物。

    60.6%的人认为青年热衷“治愈系”是因为压力太大

    调查显示,67.0%的人感觉“治愈系”化解压力的效果好。

    武汉大学现代心理学研究中心研究员韦志中表示,年轻人选择“治愈系”是一个积极现象,可以理解成年轻人面对压力、寻找精神文化食粮的一种自发性行为。像音乐、电影等,本身就可以在欣赏过程中实现心灵的疗养。

    年轻人为什么热衷“治愈系”?韦志中指出,由于社会结构发生了变化,过去的关系模式被打乱了。人是群居动物,遇到压力时,需要心理上的连接和支持。另外,现在科技发达了,人们越来越多地依赖电子邮件等即时通讯工具。这种沟通方式使人们更多去表达事情,就事论事,而忽略了情感表达,久而久之情绪越积越多。“社会结构的变化、科技的进步,导致每一个个体需要重新寻找方式去满足自己的心理。”

    他说,现在整个社会都以物质、社会地位和名利为导向。“上学为了考更高的分数、找更好的工作,工作为了挣更多的钱……人与人之间的亲情、爱情、友情,又去哪里寻找?这样的价值观会使人与人之间越来越陌生、越来越不相互信任,结果是年轻人选择独自用‘治愈系’净化心灵。”

    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副教授侯静表示,现在生活节奏太快,缓解压力是很必要的。很多年轻人人际交往少,在交往中缺乏主动性,没有可以信任的朋友,容易产生孤独感,所以比较愿意选择这种简单的、可以实现的“治愈”方式,而不是通过沟通交流的方式来化解压力。

    青年人热衷“治愈系”的原因是什么?调查中,60.6%的人认为是压力太大,需要化解压力;47.0%的人觉得“治愈系”能让人产生共鸣,向往温暖、美好是人的本能;42.0%的人指出现实社会太浮躁,需要净化心灵的东西;39.3%的人表示有孤独感,需要温暖人心的东西;37.8%的人说“治愈系”成本低,省时省力;29.3%的人表示人际关系不理想,要寻找心灵寄托;28.9%的人希望在平淡的生活中寻找美和积极的东西。

    46.3%的人指出与其独自疗伤,不如多与人沟通

    济南大学大四学生赵霞正在紧张地找工作,却屡屡碰壁,“以前我都是一个人憋在宿舍看些‘治愈系’电影,会悄悄地哭。后来发现不如有一颗坚强乐观的心,这才是根本。”赵霞在面试中交了很多朋友,通过沟通交流,她对自己有了明确的定位,“我不会向压力服输”。

    调查中,50.9%的人认为,可以选择“治愈系”疗伤,但也要有一颗坚定勇敢的心去面对压力;46.3%的人指出与其独自疗伤,不如多与人沟通。

    人们通常会选择哪种方式给自己减压?调查中,64.5%的人选择“听音乐”,50.3%的人表示是“看电影”,41.3%的人表示是“玩游戏”,34.3%的人选择了“睡觉”。接下来还有:“看电视剧”(30.0%)、“阅读”(25.0%)、“购物”(25.0%)、“旅游”(23.4%)。

    韦志中表示,年轻人首先应学会自立自强,学会自我调节、辩证看待压力。此外,还要有健康的人际关系,多与和家人、朋友沟通。他说,现在中国人面临心理上的转型,要用多元化的方式对待压力。把生活和工作搭配适当,让自己从焦虑的生活状态转型到愉悦的生活状态,“面前有一盏灯的人,他的人生就不会失去黑暗。不断给自己树立目标,就会有不竭的动力”。

    “年轻人要相信真正友谊的存在,主动扩大自己的交往面。”侯静说,人是社会的动物,人和人之间需要情感来维系,年轻人平时应多主动跟人交往,多去认识别人才能有机会找到朋友。

    心理咨询师夏东豪认为,减压一定要从身心两方面着手。重点是要去做,不能光知道没有行动。年轻人心中要始终有坚定的信念,面对压力时,信念可以改变一个人的感受。另外,不管再忙,都要抽出时间做一些释放压力的事情,例如唱歌、看电影、逛街、玩牌、与朋友聊天、运动等。

    青年应如何更好地应对压力?调查中,55.6%的人认为应勇敢面对压力,不逃避;55.5%的人表示应采用积极的减压方式,主动化解压力;53.5%的人指出要培养开朗乐观的性格;51.8%的人认为应多交朋友,及时与人沟通;46.0%的人表示应保持平和的心态,凡事量力而行;41.9%的人觉得应相信自己,学会自我激励和自我调节。

实习生 卢迪迪 本报记者 黄冲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2年05月08日 07 版

30岁不成功就没戏?88.2%的人坦言这给青年很大压力
85.6%受访者会选择“治愈系”化解压力
73.2%受访者认为大学生社会实践存在流于形式现象
阿尔及利亚人认为有门手艺就足以过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