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如何进行才能收到实效?
近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和搜狐新闻中心,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2320人参与),86.4%的受访者认为大学生有必要参加社会实践,其中45.7%的人认为“非常有必要”。受访者中,70后占36.0%,80后占36.9%。
调查中,71.4%的人在大学期间参加过社会实践。具体参加社会实践的时间为:寒暑假(57.8%)、学校规定的实践时间(42.6%)、周末(24.9%)、平时课余时间(14.7%)。
山东大学数学系本科生吕建科,经常参加学校组织的社区活动、志愿者活动、科学调研等。他感觉,经过两年多的社会实践,不仅充实了大学生活,更增强了自己的表达能力、与他人交往的能力。
吕建科表示,现在很多学校将参加社会实践与评优评奖相结合。“这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学校的初衷是好的,但由于环境和个人因素,很难避免造假的问题出现。”
当前的大学生社会实践存在哪些问题?本次调查显示,73.0%的人认为“大学生实践时间短,流于形式”;62.7%的人认为“学校缺乏对大学生实践的指导和支持”;58.8%的人认为“大学生社会实践功利性强,与宣传报道或评奖挂钩”;54.4%的人认为“大学生自己联系实践单位有困难”;52.8%的人认为“大学生社会实践过于盲目,针对性差”;39.6%的人认为“社会实践存在安全问题,学校的压力大”。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团委书记周巍认为,目前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确存在一些流于形式、造假等现象,这与当前的社会环境以及学校监督体制不到位密不可分,但最关键的是,部分大学生还没意识到社会实践对于自身能力提高的重要性。
他指出,社会实践不等同于志愿服务。很多学校会组织学生去福利院、孤儿院等地进行志愿者活动,但这些只是公益活动。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应该更加突出专业性,最好是与所学专业相结合。这样既能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层面,同时,还能为社会作出一些贡献。
团中央学校部大学处处长李骥指出,供需矛盾是制约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重要原因。有很多大学生愿意参加社会实践,但由于社会环境以及各方面压力的制约,社会无法为大学生提供足够的平台去进行实践。
对于大学生社会实践,受访者有哪些建议?75.6%的人建议“社会实践与专业、兴趣相结合”;69.5%的人建议“学校组织学生实践,并给予指导”;63.4%的人希望“让大学生认识到社会实践的重要性”;62.9%的人希望“高校主动与企业联系,建立社会实践合作基地”。
周巍表示,社会实践虽然归属学校团委管辖,但学校各部门都应该给予支持。为了加强监督,学校还应及时反馈学生参加社会实践信息。他举例,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每年寒暑假的社会实践结束后,会采用公开答辩的方式,让学生讲述自己参与社会实践的收获与体会。这能激励更多的学生参与到社会实践中来。
李骥表示,为了将大学生社会实践真正落到实处,今年3月,团中央本着“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的原则,派人到地方挂职,进行调研。然后根据地方需要,吸收不同专业的大学生到不同的社会岗位进行社会实践。这样,既能让大学生得到锻炼,同时又能为地方经济发展作出一定贡献。同时,团中央学校部官方微博将在今年7月推出暑期社会实践专题,第一时间公开各地大学生社会实践情况,让更多的大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
受访者觉得大学生社会实践在什么时候进行比较合适?调查显示,51.2%的人首选“寒暑假”;18.9%的人选择“安排专门的课时”,18.7%的人认为“学生应该自由选择,到毕业前完成即可”;9.6%的人选择“周末”。
实习生 杨翻 本报记者 韩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