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水果”、“愤怒的小鸟”、“植物大战僵尸”等这些手机上的免费小游戏,让大学生赵一博着实兴奋了一阵子,他表示,自己那段时间对手机游戏非常着迷,“几乎是通宵达旦地玩”。就是这样一个手机游戏发烧友告诉记者,他在玩手机游戏过程中,没有花费一分钱,“安卓系统中的游戏都是免费的,遇到付费的,我就不玩了。”
像赵一博这样的手机用户不在少数。近日,手机游戏门户网站当乐网正式发布了《中国2011年度移动游戏产业报告》,其数据显示,37.9%的用户明确表示不会为游戏付费。“宁花4000元买手机,不花6元买游戏”,这是很多手机用户的心态。当乐网CEO肖永泉认为,这是由于中国用户对于软件的付费意识尚未形成。
第一关 消费习惯
公司职员赵宏向记者坦言,“每个游戏下载一次就算是5元,如果再加上道具收费,积累起来每个月手机游戏是一笔不小的开销,我最多能接受每月10元的手机游戏开销。”移动游戏产业报告也显示,在安卓游戏用户中,月付费额在5元以下的用户比例为57.7%,略高于Java用户;19.9%的用户月付费额在5~10元,另有11.6%的用户月付费额在10~20元。
据了解,苹果iPhone手机游戏的价格大多是0.99美元(约合6元多人民币)。易观分析师孙梦子认为,手机游戏定价在目前情况下,是相对比较合理的。“和PC端的网络游戏相比,手机游戏定价明显较低,一般游戏收费为5元左右,30元就是最高的收费金额,而PC端网络游戏中较贵的道具费用可高达上百元。”
虽然价格并不高,但手机游戏仍然很难打动消费者的心。赵一博表示:“电脑上有大量免费的游戏,而且现在很多付费游戏已经被破解了,能玩免费的为什么还要付费?”
对此,肖永泉分析说,音乐行业和阅读行业也遇到过此类尴尬,由于传统消费习惯,用户尚未形成保护版权的意识。孙梦子也表示,文化背景主导下的用户付费习惯尚未形成。
第二关 收费模式
移动游戏产业报告显示,担心被恶意扣费而拒绝付费的用户,比例为26.7%。暗扣费用已成为用户在体验游戏之前就产生的一大顾虑。孙梦子认为:“这也是用户对游戏道具收费接受度不高的原因。”
据当乐网CEO肖永泉介绍,随着手机游戏行业的发展,收费方式也越来越多元化。除了按月收费,游戏开发商还可以采用在苹果商店等第三方平台上定价销售,或者依靠游戏道具或服务收费。
相较于一次性下载收费,开发商更倾向于采用出售道具或服务收费。孙梦子解释:“关卡收费模式可以设置的付费点相对较多,这样的运营战线拉得越长,可开发的资源就越多,所以他们更倾向于这种收费方式。”但是报告却显示,只有17.6%的安卓手机用户认可道具收费。孙梦子认为,用户不愿意采用道具模式收费的原因和一直以来的市场观念是有关系的,“2010年之前,市场上基本都是单机游戏,目前它仍然是占据大部分市场份额的游戏品类,让用户去接受道具付费就需要一个心理适应的过程。很多用户认为游戏中突然出现关卡收费的这种方式不合理,是因为担心游戏当中的暗扣现象,宁可选择一次性付费的游戏。”
大学生鸿宇表示,自己很少下载手机游戏,因为他曾经遇到过被手机软件恶意扣费的情况。对此,肖永泉表示,几年前,行业内确实有一些开发商急功近利,表面上是免费下载,但在游戏当中会设置道具收费,很多开发商还会在道具收费的时候把收费点设得比较高。“过去开发商要通过移动运营商的游戏平台把游戏推广给用户,这样开发商的成本就比较高,为尽快收回成本,他们有可能会使用恶意扣费的方式。”
孙梦子表示,由于监管惩罚力度比较大,再加上智能系统和第三方应用商店模式的出现,恶意扣费的现象现在已经被控制,但用户的担忧依然存在,并成为道具推广的一个障碍。
对此,肖永泉提出的建议是,开发商应该探索出让中国用户认同的模式出来,“比如‘愤怒的小鸟’当时进入中国市场时,在安卓系统上是免费的,用户接受度很高,而开发商采用了内嵌广告的方式收取广告费。这种模式也被越来越多的开发商认可。”
孙梦子提出轻度收费的模式,“游戏可以完全下载,下载后用户可以自行选择免费模式或付费模式。付费可以获得其他的技能或道具,不付费也可以继续玩下去。轻度付费由于不具备很多的强迫性质,会给用户更好的体验感。”
第三关 用户体验
“产品质量并没有达到用户购买的心理层次,也是用户付费意愿较低的重要原因。”孙梦子分析,“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游戏本身带来用户的体验感并没有让人觉得物有所值。”肖永泉认为,一些手机游戏内容同质化严重,无法满足用户想看新鲜、原创的需求。
大三学生杨晓博曾有过付费下载游戏的体验,“我之前花5元下载过一款手机小游戏,但发现不好玩,删除之后,再没有玩过付费游戏”。杨晓博认为,手机游戏相比PC端游戏还是有很大局限性:手机屏幕太小,玩游戏时间太长眼睛受不了;更重要的是,受手机内存、持续供电时间制约,不可能长时间在手机上玩游戏。此外,手机上声音、色彩等与电脑游戏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感觉不过瘾。他认为,手机游戏虽然增多了,但是质量和内容无法满足现有玩家的需求。
“手机开发商应该把手机游戏和以往终端的新型的游戏模式区别开来,并不是简简单单地把以前的游戏移植到移动平台上就能成功。”孙梦子建议,手机游戏开发应该结合移动终端特性。手机开发商要注重游戏的娱乐性,产品不必一味贪图大而全,很多小而精的产品反而获得巨大的成功。手机游戏可以充分利用发挥触摸屏的特质,用户不可能去摸电脑屏幕去体验那种感受,而有些游戏在利用触摸屏的前提下,又加入大量的社交元素,采用人机互动的形式,在移动端实现社交互动的娱乐性。
除了移动终端的特性,开发商还要专注于移动互联网上用户的特性。孙梦子认为,现在很多大型互联网游戏厂商看到移动端的利好趋势,都做出了重新布局,推出相应的手机游戏,“要了解这个圈子应该怎么玩,区别于以往的生态系统,所以一个是基于移动终端,一个是基于网络上的用户特性”。
本报记者 陶涛 实习生 罗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