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7点20分,太阳刚刚升起,凉风习习,一群孩子已经开始在北京市东城区龙潭中学的操场上踢球,这是高二年级两个班女生之间的一场比赛,场上的热烈气氛冲走了初夏清晨的凉意。
在中国女子足球境遇每况愈下的今天,一群普通高中女生“疯狂”踢球的情景实属罕见。龙潭中学在一年前引入软式足球之前,基本上就没有女生踢球,甚至连男生踢球也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被禁止。
“你也看到,我们学校的场地就这么大,校园足球是很难开展的,”龙潭中学校长赵庆毅向记者表示。
龙潭中学地处北京东二环内的一片居民区里,学校四周被密集的居民楼包围,三片紧紧相连的篮球场构成了学校操场的主体,“我们学校以前根本不敢开展足球运动,因为场地有限,而且学校四面都是楼,踢到人就是人身伤害,踢到玻璃就是财产损失。”赵庆毅显得很无奈,“现在,安全是学校管理的头等大事,在我们学校这么小的场地上,学生一踢球就很可能伤及他人。”
“受客观条件所限,学校不敢开展足球运动,在北京、上海等土地资源紧张的市区,这类学校很多,踢球对于这些学校的学生来说也成了奢望。”北京市东城区教育研修学院体育教研室主任、有着30多年体育教学经验的特级教师张立新近日向记者表示,“软式足球正是在这一背景下诞生的。”
龙潭中学高二女生踢的就是软式足球。从外观和大小看,软式足球与普通足球并无区别,不过,二者的内部构成完全不同,“软式足球的内部是类似海绵的柔软材料,这起到降低球速和减少球体冲击力的作用。就算是被软式足球直接踢到的人,也不会受到任何伤害。”张立新介绍说。
张立新在一年前向典型的“胡同里的学校”——龙潭中学推荐了软式足球。刚接触软式足球时,龙潭中学体育老师程鹏还不敢对开展这项运动的前景报太高的期望,“中国足球的大环境这么差,踢球的孩子越来越少,学生还会有踢球的兴趣吗?”而且,龙潭中学作为一所篮球传统学校,篮球运动在学校的开展力度很大,已经习惯于打篮球的学生还会受足球的吸引吗?
事实却大大出乎程鹏的意料,“软式足球很受学生的欢迎,尤其是女生参与的热情特别高。”
看到那些平时在体育课上羞羞答答,经常犯懒的高中女生,竟然真的在踢球时放开了手脚去争抢和全力奔跑,程鹏既意外又惊喜。
高二两个班女生的比赛持续了大约20分钟,随后,早已跃跃欲试的男生接着披挂上阵。
由于男生的速度和力量比女生大得多,比赛也更加激烈。皮球在男生的脚下飞快传递。几分钟后,第一个进球就诞生了。“其实,这些男孩子踢球的基本功很差。”赵庆毅在场边向记者介绍说,“因为受学校场地条件的限制,以前很少有学生踢球,只有个别学生在校园参加过足球活动,因此,学校里球踢得比较好的学生很少。”
不过,基本功虽然差了些,但这并不影响孩子们踢球的兴趣,赵庆毅指了指正在场上参加比赛的学生,“好几个学生都是校篮球队的,他们现在也喜欢上了足球。”
40分钟后,两场足球比赛结束,虽然每场比赛只有20分钟时间,但上场的学生都出了一身汗,“软式足球除了培养学生足球兴趣之外,对学生锻炼的效果也很不错,尤其是对平常不爱动的女生来说,踢球让她们参加体育运动由被动变为主动。”程鹏表示。
张立新介绍说,北京市东城区从一年前开始软式足球的推广试点,目前已有4所中学在学校的体育课和体育课外活动中全面开展了软式足球项目,这4所中学都具有典型的大城市老城区学校的特征——体育活动场地十分狭小,学校并非没有开展校园足球的想法,只是受客观条件所限而难以开展。
“足球作为世界第一大运动,其魅力是难以抗拒的,如果我们的孩子在学生时代不能或很难参加足球运动,这难道不是极大的遗憾吗?”张立新表示,校园足球在开展过程中,固然遇到了各种各样的条件限制,但也不是都不能解决,软式足球的诞生和开展恰恰代表着一种因地制宜的变通之策。
本报北京5月24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