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楠,中国音乐学院研二的学生,一个从2007年就开始做志愿工作的女孩,大大小小的志愿活动参加了无数,从志愿服务做到志愿管理,是一名真正的志愿小达人。
而这个志愿梦的萌芽,却缘于2001年中国的申奥成功。那一刻,13岁的她心底升起了一个美丽的梦——将来一定要到北京上大学,当个志愿者近距离感受奥运。
2007年,一直想当主持人的马楠阴差阳错被中国音乐学院提前录取。不久,学校开始招募“07年好运北京”沙滩排球场馆志愿者,听到这一消息,当时担任青年志愿者与大学生素质拓展工作部部长的马楠兴奋得简直要飞起来了。那个蕴藏在心底7年的梦想,终于要实现了。
经过层层严格筛选,凭借出色的沟通和办事能力,她幸运地成为场馆人事部门的一名志愿者。
每天早上一睁眼,马楠就像一名“小号兵”,召集大家一起去场馆,晚上,直到最后一名夜班结束的同学传来平安“信号”,她才能安心入睡。几天下来,初次接触志愿活动的她开始意识到,“当志愿者原来也不是那么风光的事情,更多的是需要自己脚踏实地、勤勤恳恳地去当一颗小小的、不起眼的螺丝钉。”
尤其让人抓狂的事情是发放餐票。每个部门的志愿者人数不同,每个人的排班情况不同,每顿餐票的颜色也不同,为了避免不必要的浪费,后勤在备餐时需要掌握每日三餐准确的用餐人数。
面对这团“乱麻”,马楠丝毫没有厌烦,每天3000多张餐票都是经她和部门同事逐项核实,一张张地发到每一位志愿者手中。
为了给大家相互鼓励、相互加油,她和同事还经常把各个部门的好人好事以及志愿者之间相互激励的感人事迹收集起来,制作成《人事简报》发放到各个部门。
经历了“07年的好运北京”这一次“摸着石头过河”的志愿者工作,在2008年的奥运会上,“我们都在各自的志愿岗位上默默地为世界各地的观众提供最好的服务。”马楠很有成就感地回忆着。
2009年的暑假,恰逢祖国60岁生日,马楠放弃了休息和复习考研的时间,再次作为志愿者参与到“国庆60周年天安门群众游行合唱”的活动中。
“难道你不累吗?”每当同学这样问时,她总是笑着说,“我可以一天悠闲,两天轻松,但是超过三天我会疯掉的!”
马楠也想过给自己放个假。2010年4月,马楠本已计划好如何享受6月本科毕业到9月研究生入学这悠长的3个月假期。而就在这样一个“裙角飞扬”的季节,第29届世界音乐教育大会来到中国。
“会有65个国家的4000多名国内外注册代表,数百个演出团体参加。”在这样规模的国际性盛会中,志愿者自然是不可或缺的。结果,江山易改,本性难移,马楠又果断选择放弃假期,投入到此次大会的志愿者组织和管理工作中去。
在多年的志愿工作中,马楠的角色也在发生着变化:从之前的“领导告诉怎么做,自己只负责执行就可以”,到后来的“负责管理工作”,需要马楠亲自作出很多决策。虽然都是志愿者,但对马楠来说,已经从一名单纯提供服务的志愿者成长为一名多方位考虑问题的志愿工作的管理者。
刚接到世界音乐教育大会志愿者的任务时,马楠有点儿傻眼。“这么大型的一个活动,就算学校全体学生都上阵当志愿者也不够啊。”
这令马楠非常沮丧,不过,她有自己宣泄不良情绪的办法:和老师、同学聊天。“疯狂”过后,工作还得接着做。因为她知道,这项工作不是个人的事情,而是代表音乐学院,代表北京青年大学生的形象,甚至是代表中国大学生的形象。
于是,她坚持每天都做工作日志,大到各个职能部门的工作方向和思路,小到一份通知的审阅和修改。在此期间,她和老师们共同协商,成立了一个志愿者部门,大概二十多人,都是从学校的研究生会、学生会抽取的优秀学生干部,开创了一个新型的志愿者服务模式——用学生管理学生。
就这样,马楠带领着各个部门完成了大会志愿者的招募、培训、分配、管理、后勤、表彰等一系列工作。
2010年8月1日,音乐教育大会顺利开幕的那一瞬间,看着所有的志愿者都如约在自己的岗位上有条不紊提供服务,马楠终于松了一口气,“事在人为啊!”